在藝術活動中,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表達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理想;大眾通過藝術欣賞獲得美感,滿足自己的審美需求。藝術作為壹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通過藝術活動的全過程影響著人們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最終對社會生活產生各種作用和影響。通過藝術創作實踐,總結提煉出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美,濃縮出藝術作品中的美。在美學史上,美學家們由於哲學觀的不同,對藝術美有著不同的理解。黑格爾從客觀唯心主義出發,認為藝術美是多年來高級發展階段的美,是美的高級形式;他主張藝術美高於自然美,宣稱藝術美是真正的美,是“心靈產生的再生美”。心靈及其產物遠高於自然及其現象,藝術美遠高於自然美”。車爾尼雪夫斯基從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批判黑格爾,認為自然美高於藝術美,“客觀現實中的美是完全的美。”“藝術創作低於現實中美好的事物”藝術只是對生活蒼白而不準確的反映。馬克思主義美學認為,藝術美是美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藝術離不開形象,所以藝術美主要是藝術形象的美,它和藝術形象壹樣來源於現實生活,和現實生活中的形象壹樣生動豐富,但又和藝術形象壹樣不同於現實生活,它是藝術創造的人類審美活動的結晶,是現實生活的典型概括,所以現實生活中的美更為集中和典型。?與美學中的其他重大問題壹樣,美的分類在美學史上壹直沒有得到規範。中國美學教材中常見的是對審美對象按其自身性質進行分類,如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形式美等等。這種分類的最大缺陷在於,它把對“美”的分類變成了對“美的事物”的機械分類,沒有也不可能揭示美本身的不同生成特征和規律,因而無助於對客觀美的理解、分析和把握。這與傳統美學對美的本質的機械理解有關。從系統美學的角度來看,美不能脫離審美關系的系統而獨立存在,美只是審美關系中客體的系統性。現實中,沒有特定的審美對應和審美主體,沒有特定的審美距離和審美環境,客體就不美或不美;美絕不是對象的固有性質或社會功能。因此,美的分類離不開審美體系。當然,如果按照科學抽象的原則把人的主體設定為審美主體,同時結合審美體系的要素——
上一篇:中國有哪些好吃的食物?下一篇:中式風格客廳裝修要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