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語交際中如何稱呼對方是壹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漢語中的稱謂禁忌主要涉及禁忌姓名的習俗,對祖先、長輩不能直呼其名。壹般來說,晚輩對長輩應該以輩分稱呼,而不是以名字稱呼,不分血緣,可以以親屬相稱。如“爺爺、奶奶、奶奶、叔叔、伯伯”等。在人際交往中,不僅晚輩避免對長輩直呼其名,不熟的同齡人之間也避免直呼其名,以示對對方的尊重。通常人們以“先生”、“同誌”、“主人”等相稱。
但是英語沒有漢語那麽多禁忌,基本沒有什麽禁忌,但是有壹些嚴格的規矩,尤其是對皇室成員和地位高的神職人員。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妳可以用先生或夫人,女士,小姐和妳的姓。但是,如果妳已經知道對方是社會地位很高的人,比如醫生、教授、法官、州長等。,妳得用他的頭銜加上他的姓氏或者單獨用他的頭銜。
(二)詞匯禁忌
英國人和美國人也很講究外貌和體態所涉及的詞語。他們壹般不會用醜來形容長相和體態差的人。換成樸素的,普通的,避免體脂或骨感時換成胖乎乎的,豐滿的或苗條的,苗條的。在中國文化中,我們經常用“妳最近體重增加了”和“體重增加了”來稱贊某人的健康,但在英語中很少用脂肪來表示身體脂肪。因為說英語的人,尤其是女士,對自己的體重和健康非常敏感。如果妳說她胖,她會很不高興。
(三)數字禁忌
大家都知道數字4和7的諧音詞“死”和“氣”,所以壹般情況下人們都不願意用這兩個數字。在選擇電話號碼時,很少有人願意選擇以4或7結尾的號碼;而6和8被認為是“順”和“肥”的數字,被人們看重。以6和8結尾的電話號碼壹度被人們高價搶購。“九”是9的諧音,所以自古以來,上層統治者都希望國家平安,以此來長期統治天下。所以故宮的門上有九個釘子,就像所謂的“99為壹”。因為聖經中有13人猶大背叛耶穌的故事,所以“13”這個數字壹般英美人都不喜歡,所以在公寓、酒店等高層建築中很難找到13這壹層。
禁忌話題
英語和漢語在這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這主要是因為中國人和說英語的人對事物的想法非常不同。說英語的人非常重視隱私。英語中有壹句諺語:男人的家就是城堡。意思是壹個人的家(個人空間)神聖不可侵犯,禁止私自進入,尤其是臥室。中國不是這樣的。比如在北方農村,請客人“上炕”是對客人的壹種親切款待。英美桌上的東西都是個人的,外人不能隨便看。即使是報紙,也要征得對方同意才能外借。在中國人看來,情況並非如此。有人私自欣賞外教相冊,或者給他們看寫在學生作業上的評語。對我們來說,這似乎是壹件普通的事情,但對西方人來說,這被認為是對他人個人空間的侵犯。因此,與說英語的人交談時,不宜談論對方的年齡、經濟、收入、體重、婚姻狀況、宗教信仰、政治傾向等涉及個人生活和隱私的話題,除非有必要談論(如在酒店、醫院、看守所)。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可以窺見禁忌背後的深層文化差異,但要窮盡語言禁忌中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卻是本文力所不及的。語言禁忌這壹普遍事實的存在,說明全人類都有追求善與美的心理,但* * *這種心理是由不同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所驅動的。從現象到本質,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語言禁忌的本質,把握其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