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國人有祭祀祖先的傳統。周朝時期建立了完善的宗祠制度,等級制度嚴格。皇帝建了七座廟,王子建了五座廟,醫生建了三座廟,學者建了壹座廟。
五代以來,民間祠堂越來越多。南宋時,大學者朱主張為四世同堂的家族祖先建立家廟。明朝嘉靖年間,首輔夏衍上書朝廷,要求放開民間建宗祠的限制。從此,朝廷不再限制民間修建祠堂。
為什麽南方的祠堂那麽多,北方那麽少?
壹是南方很多家庭被北方人遷到南方。南方壹個人的後代花光了錢,就成了壹家人,幾百人,幾百個家庭。所以家庭規模小,以至於壹個村子可能有好幾個祠堂!
北方人來到南方後,與南方當地人發生了土地之爭。同壹地區的人甚至有不同的口音。生存競爭的壓力迫使南方人提高家庭內部的凝聚力,建祠堂就是壹個好辦法。當然,需要建造土樓來加強防禦。
北方的情況與南方正好相反。北方是世界上漢族人居住的地方。壹個大家族會有很多分支,同壹個家族的後代很多,有的甚至達到幾十萬,少的幾萬。壹個大家族在同壹個地區只需要建壹個祠堂。
北方人和老鄉的關系相對融洽,敵意少壹些。所以北方人多,但祠堂相對較少。
第二,北方戰爭多,南方戰爭少。
在古代,中國的威脅主要來自北方的草原,處於前線,易受外敵入侵。北方是古代的政治中心,戰爭很多,對北方的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的破壞,人口減少。在戰亂年代,人們的溫飽都是問題,逃難的人多了,祠堂自然很難保存。
南方的戰亂少得多,尤其是清朝以前,南方很少受戰亂影響。百姓生活安定,祠堂易存。
第三,北方窮,南方富。
當然,到處都有窮人和富人,北方的窮人和南方的富人只是相對的。
北方人多地少,主要是旱地,壹年壹兩茬,單位糧食產量遠不如南方。
古代南方水熱條件好,耕地多,壹年兩三種,單產也高,比北方富裕。只有富裕的家庭才有更多的財力來修建祠堂。
所以南方的祠堂比北方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管南北有多少祠堂,都是歷史條件不同,地域差異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