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14系列發布後,esim功能成了眾人所關註的對象,在很長壹段時間,許多消費者更願意入手美版iPhone,因為相同的外觀、相同的性能,價格與國行版相比卻低得恐怖,但iPhone14系列的發布,美版放棄了SIM卡,完全轉向了eSIM功能。
所謂eSIM,其實就是SIM卡的電子版,這是壹個數組文件,直接嵌入設備中,用戶不需要額外插入SIM卡功能。值得註意的是,除了蘋果之外,據報道,未來三星旗艦機S23+也將采用eSIM功能。
與傳統SIM卡手機相比,對於用戶而言,不僅許多業務可以在線辦理,不用跑到營業廳,而且還不限制卡槽的多少,想壹部手機多用幾個電話號碼也沒有問題;對於手機廠家而言,這也是壹項既簡單,又能節省機身內部空間的技術,手機硬件也能進壹步得到優化。
其實對於壹些可穿戴設備而言,國內廠商已經用上了esim功能,但手機方面,為什麽國產手機不取消SIM卡呢?是技術達不到?還是其中有阻礙?
在技術方面,eSIM技術並沒有任何的難度,從壹些可穿戴等設備上就可以發現。之所以國產手機不取消SIM卡,或許與以下兩大因素有關。
壹、運營商層面
SIM卡制作成本是壹筆不小的開支,比如補辦壹張卡就需要20元左右的成本分,而且現在許多家庭套餐都采用的是主副卡組合,壹張副卡從主卡分享流量,按常理並不會帶來額外的費用,但實際上壹張副卡的成本是副卡的月租10元/月。雖然不多,但放眼全國,或許有幾億張副卡,這是壹筆不小的費用。
此外,蘋果主推的eSIM卡,可以讓用戶自由在各個運營商之間切換,而在SIM卡方面,這還需要用戶對攜號轉網提交申請,申請通過後才能轉網,這對於運營商而言,不管是計費模式、運營商運營流程,還是維系客戶,都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這就會導致運營商陷入被動局面,用戶手機上點幾下就能轉網,他們能不緊張嗎?
二、安全方面的爭議
在eSIM激活、聯網設置過程中,很可能會泄露個人的隱私,並且管控難度也不在壹個層面。在國內市場,管控SIM卡其實做好對三大運營商的管控即可,但eSIM卡普及之後,就需要管控成百上千家智能終端企業,而且不同廠家技術實力的不同,esim芯片的安全等級很難做到統壹控制。而且我們又不能放松對海外企業的警惕,尤其是海外eSIM芯片供應商刻意保留“後門”的行為。
要知道,許多海外情報機構是無孔不入的,只要有存在“後門”的可能,必然有那些人的身影。另外,如果壹些智能手機廠家在eSIM卡方面設置點對點加密,雖然能保護用戶的通話隱私,卻助長了違法犯罪行為。
當然,不普及eSIM又會給外國人來中國帶來許多麻煩,比如美國iPhone14用戶到國內,即便能辦理SIM卡,也不能插進手機裏,屆時將會帶來更多的額外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