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為什麽說“陜西刁寒黃兒是京劇的祖山”

為什麽說“陜西刁寒黃兒是京劇的祖山”

刁寒黃兒是形成於清初,流行於陜南和關中地區的大型皮黃劇種。起源於古都長安,明末清初流傳於全國各地。清初盛行於陜西省漢中、安康、商洛等地,逐漸形成本省四大區域流派(安康、漢中亦稱漢江派),眾多班社、名家層出不窮。

由於這種戲劇歷史悠久,紮根於民間,經過長期實踐,形成了以生活為基礎的現實表現與浪漫主義的藝術誇張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表演風格樸實、細膩、獨特。刁寒黃兒以其精湛的工藝和生動的表演受到廣大流行地區人民的稱贊。歷代藝人傳授技藝,都是宣揚“演如其事,有理有據,細而絕”,“馬門大幕壹開,不是自己,是戲中人”。長期以來,許多原創演員從人物形象和合理運用表演節目的角度對漢調、黃調進行了改革和發展。他們的角色從最初的五個發展到十個,壹個端,兩個凈,三個生,四個旦,五個醜,六個洋,七個小,八個貼,九個老,十個雜。表演時各有風格,講究“武唱武唱”雖然有壹套傳統節目,但也註重民間生活,整體風格簡單粗糙。

刁寒黃兒使用的倒白主要是韻白和陜白,做到字裏有音,音中有詞,剛柔並濟,朗朗上口,抑揚頓挫,節奏感強,貼近民間通俗生動,能清晰地表現人物正直、急躁、坦率、敏捷、活潑、幽默的性格,說話歇後語、幽默話也更有地方特色。此外,以劇中人物籍貫為基礎的獨特方言風格在刁寒黃兒也很流行。號稱“唐三千宋八百,野史佳話數不勝數”,演出次數(含皮影戲)約1500余本折,已復制1077冊,《陜西傳統漢調戲集》已出版60冊。據初步統計,刁寒黃兒面具415副,特種模特畫234種。其造型和畫法多種多樣,整體風格古樸典雅。

京劇腔起源於陜西。

當人們提到國粹“京劇”的起源時,壹般認為是徽班帶到北京的黃兒和湖北藝人傳來的西皮調在北京融合形成了京劇。但經過科學研究和比較分析,我國現代著名戲劇史學家齊如山、四大名家之壹的程等壹批戲劇界和工業界的大師認為,京劇與這壹中國曲調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這壹點在國務院組織、中國藝術研究院組織的《中國戲曲戲劇現狀調查報告》中也有論述,陜西刁寒黃兒戲曲歷史悠久,底蘊豐厚,與京劇國粹的形成和出現有著很大的歷史聯系。

近年陜西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文壽先後發表了《論陜西京劇腔的起源》、《再論陜西京劇腔的起源》等學術論文。在獲第二屆王國維戲曲論文評比壹等獎的《陜西京劇腔的起源》壹文中,他不僅論證了京劇腔起源於漢腔、黃腔,而且將秦腔分為前後兩部分。先秦戲曲,即漢調和黃兒調,自明清以來壹直在發展。當然,這種戲劇產生於關中,流行於關中,發展於關中,再傳播到陜南。但經過後秦腔的發展(母體是由東向西的山西梆子),那種流行及時被廣大農民觀眾所接受。大家壹開口,就是現在這個膾炙人口的秦腔。然而,漢曲《黃兒》有些文藝、高雅,與壹些農民觀眾脫節。當然,在Xi安這座城市裏,從整個清朝到民國初年,人們還是更喜歡欣賞刁寒黃兒,這對於壹個讀書人來說聽起來是很時髦的。

此外,齊文壽還論證了流行於南粵的皮黃腔和江西的宜黃戲是起源於陜西的先秦戲曲。可以說,全國各地都有各種各樣的皮黃戲,這與刁寒·黃兒密切相關。這樣看來,先秦戲曲和後秦戲曲對中國傳統戲曲的影響可以說遍布大半個中國。

  • 上一篇:古印度人為什麽喜歡音樂?
  • 下一篇:樂理、歌詞與音樂相關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