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崗裏:“司崗裏”是佤族民間流傳的古老傳說,“司崗”是崖洞的意思,“裏”是出來,“司崗裏”就是從巖洞裏出來,特指的地理位置在滄源縣嶽宋鄉南錫河對面緬屬巖城附近名巴格岱的地方,“崗裏”歷史傳說梗概是遠古的時候,人被囚禁在密閉的大山崖洞裏出不來,萬能的神靈莫偉委派小來雀鑿開巖洞.老鼠引開守在洞口咬人的老虎,蜘蛛堵住不讓人走出山洞的大樹,人類得於走出山洞。
2、彜族海菜腔:彜族海菜腔是海內外知名的雲南彜族特有的民歌品種,又稱大攀槳、倒扳槳,俗稱石屏腔,主要流傳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石屏縣彜族尼蘇人村落。
3、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意為“山羊的歌舞”或“學山羊叫的歌調”,流傳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葉枝鎮的同樂、新樂壹帶,是當地傳統的自娛性民間歌舞。
4、銅鼓舞是:銅鼓舞是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壯族、彜族民眾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古老舞種之壹,分布於廣南、麻栗坡、富寧、西疇、馬關、邱北等縣的壯、彜村寨,而以廣南縣壯族、彜族和麻栗坡縣新寨鄉和富寧縣木央鄉幾個彜族白倮支系的銅鼓舞最具代表性。
5、迪慶藏族鍋莊舞:廣泛分布在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根據從麗江石鼓轎子村出土的唐代藏文畫像碑中的舞蹈形象推測,鍋莊舞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6、傈僳族民歌:傈僳族民歌包括木刮、擺時和優葉等歌種。“木刮”是傈僳族最重要、流傳最廣的民歌歌種之壹,流傳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傈僳族聚居區。木刮在傈僳語中原泛指所有的歌和調,後來逐漸成為敘事古歌的專稱。
7、大理白族繞三靈:白族稱為“觀上覽”,流傳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蒼山洱海周邊地區的白族村寨,迄今已有壹千多年。每年農歷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剛好是種植水稻的農忙節令之前,又恰值天氣和煦,山川秀麗,生活在蒼山洱海壹帶數百個村莊的白族民眾,不分男女,都插花戴朵,身著節日盛裝。
8、傈僳族刀桿節:傈僳語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節”,它是居住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縣境內的傈僳族以及彜族的傳統節日,節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
9、怒族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流傳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鄉的怒族聚居區,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舉行,延續三天。節慶活動包括祭祀仙女洞並迎接聖水、歌舞求福、體育競技三大類別。
10、獨龍族卡雀哇節流傳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部獨龍江流域的所有獨龍族村寨。卡雀哇節在每年農歷臘月即公歷的12月至次年的1月之間舉行,節期最短3天,最長9天。
11、雲南簡介:雲南簡稱“雲”或“滇”,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屬低緯度內陸地區。全省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4.1。東部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省隔江相望,西北部緊依西藏自治區,西部與緬甸接壤,南部和老撾、越南毗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