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互聯網創新與傳統

互聯網創新與傳統

“互聯網+”是新壹輪改革的利器。當前,我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深化改革面臨諸多制約因素。互聯網的平等、開放、享受的精神決定了“互聯網+”就是要打破壟斷,清除障礙,倡導公平,降低人們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門檻,釋放群眾中蘊含的巨大能量。

說起互聯網創業,“低門檻”似乎已經成了* * *學問。“不創業就老了!”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憑借著對互聯網新技術的敏感和青春的激情,加入到“互聯網+”的創業大軍中。哈佛學生高靜和她的夥伴們壹起開發了世界上第壹個“無障礙”的移動網頁雲適配,研發水平贏得了美國同行的欽佩。她在中關村創業的時候剛好21歲。從人大附中退學,加入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公司華大基因,作為壹名高中生,趙試圖通過基因分析解開人類遺傳的秘密。2014年,他在中關村創辦量化健康科技公司的時候才22歲。目前中關村30歲以下新創業者數量全國第壹,中關村1.9萬員工平均年齡只有33歲。引領新壹代年輕人向新的希望前進,90後的創業者們正在演繹“中國創新”的“青春風暴”。

在思考互聯網可以結合哪些行業和領域的時候,我們發現互聯網幾乎可以“+”壹切。

互聯網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務給政府的傳統管理方式帶來了巨大挑戰,要求政府部門進壹步簡政放權,放寬市場準入,擴大負面清單模式,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幹預,給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留下空間,搭建好舞臺。比如打車軟件和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政府的傳統管理模式是壹種顛覆性的挑戰,會倒逼政府加快轉變觀念,深化改革,不斷創新管理體制和監管模式。從企業層面來看,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將基於其強大的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應用創新。

互聯網時代的核心資源是信息,任何高科技都離不開信息。信息不再是經濟增長的外生變量,而是經濟增長的內在核心因素。如果我們把信息經濟定義為“從事信息生產和信息服務的行業和專業經濟活動”,那麽在許多發達國家,信息經濟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50%。2014年,我國信息經濟總量達到16.2萬億元,同比增長21%,占GDP比重超過26%,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力量。

近年來,中國經濟遭遇了30多年來前所未有的下行壓力,信息生產和信息服務正在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引擎。信息經濟的發展除了促進經濟增長之外,還可以通過精細農業生產、服務型工業制造、生態城鄉建設、及時交通物流、智能能源供應、商業交易網絡化、金融貨幣電子化、公共和私人服務均等化,極大提高國民經濟質量,這些都是傳統GDP指標體系無法衡量的。

“互聯網+”是實現* * *繁榮的最佳切入點。

工業經濟的基礎材料是鋼鐵、水泥、稀有金屬,用的資源越少越貴;信息經濟的基礎材料是集成電路和光纖,兩者都來自於沙子裏的矽。芯片越來越不值錢,光纖價格比面條、粉條還低,但功能越來越強大。

  • 上一篇:爭做綠色使者。語速!3分鐘內完成我給20分獎勵。
  • 下一篇:京劇中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符號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