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什麽名族的粽子皮是紅色

什麽名族的粽子皮是紅色

每逢端午節,各地都有著不同的習俗,賽龍舟,吃“五黃”,掛菖蒲,飲雄黃,但最為普遍的還是吃粽子。

而在雲南的少數民族中,粽子也是五花八門,風情萬種。每壹枚粽子都有著本民族的食物性格,今天小編介紹壹部分秀色可餐、風情萬“粽”的少數民族粽子,希望能令妳眼界大開,食指大動。

1

竹筒粽子

竹筒粽子算是雲南少數民族的特色的。用新鮮的金竹、香竹、薄竹、甜竹的竹筒做容器,在每壹節竹子中盛水盛米盛配料,壹般用寬大的蕉葉、粽粑葉封口,米可用糯米或香米。

做法:先把兩頭帶結的竹筒,縱剖開,將每節中另壹半的節結敲掉;糯米用清水泡四小時以上,加入所有調料和雞肉,腌半小時以上;筍尖、香腸均切粗粒;銀耳切碎;竹蓀橫向切圈。半小時後將所有用料全部放碗裏拌勻,把糯米裝入沒敲節結那壹半的竹筒裏,稍壓緊實。蓋上另壹半竹片,再用綿線纏綁住,立於火中燒。待聞到米飯香味之時,即可剖開竹筒吃。

2

壯族粽子

壯族粽子分為“母粽”和“子粽”。壹般過年包“母粽”,端午包“子粽”。粽子用的葉子是柊葉,壹種普遍生長於嶺南、雲南的竹芋科植物,其葉如芭蕉,常用於包裹物品。有些地區喜包形狀酷似枕頭的大枕頭粽,有些地區喜包壹斤米可做六七個粽子的小枕頭粽,還有壹些地區喜包形狀恰似狗頭的狗頭粽。在包制過程中,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這種方法包制出來的粽子既有適中的堿香味,亦有誘人食欲的色彩。

3

灰粽

這是雲南屏邊壯族傳統粽子:雲南灰粽,也叫做馬腳桿粽子。不用荷葉,不用竹葉,用的是雲南盛產的芭蕉葉來包裹,香味特別。以草木灰染色,做成獨具黑氣質的“灰粽“,口感軟糯非常美味。而且還具有消食的功能,用來搭配不易消化的糯米,簡直再完美不過!

4

多依花米粽

每個人生命中都有壹段最豐富多彩的記憶,而多情的多依人將這份彩色的記憶制作成了美食,令人眼前壹亮。

制作方法說來簡單,但是做起來難,材料就是當地特有的天然植物多依人用流傳了百年的傳統工藝,萃取最天然、最健康、最純粹的色彩,融入到多依香糯米中,經過植物“渲染”的糯米,呈現出的色彩令人悅目通過壹步步繁瑣的制作過程,讓人等得胃疼。

5

糯谷香草粽

真正的隱藏在雲南大山深處的美味——多依河·糯谷香草粽,所有的食材都是來自他們的故鄉,羅平多依河。

像是用黃金米粒印制出來的粽葉;糯谷草制作的特殊香料;運用最傳統最純粹的方式研磨的香料;配上布依陳年的火腿,在鍋中翻炒的火腿,隔著屏幕都能聞到香味。

通過對食材的熟悉掌握,在每壹年的每壹個端午節造就每壹口的享受。因其對糯谷草進行加工研磨,使每壹粒米都粘上壹股特殊的香味,是其他所有香料都無法替代香味。閉上眼睛的每壹口,都能感受到站在

稻田裏的那種清香,最後馥郁的火腿香糅雜著稻香,讓人滿足。

6

傣族粽子

德宏傣族的端午節,粽子和鹹鴨蛋是端午節必備的食物。黑色的香草粽子是最讓人期待的端午節誘惑。先把糯米放到水中泡軟,然後把水倒掉晾幹。田埂上或者河邊長的青茅草,透著壹種清香,用鐮刀割來壹把,燒成壹堆草灰。

將這些香草灰放入泡軟的糯米中攪拌,米就被染成了黑色。再在糯米中放入適量的油和鹽,有時放入少量的八果、胡椒粉末等,使糯米煮出來更香。粽子餡,通常首選肉餡。包糯米的蘆葦葉在河邊或菜園裏處處可見,采來幾十張葉子捆成壹坨放在鍋裏用開水煮到泛黃,清洗幹凈即可用。捆粽子的細繩是由棕櫚樹的葉子撕成條狀而成。

7

  • 上一篇:京劇藝術簡介
  • 下一篇:什麽是幹旱農業?幹旱農業要怎麽發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