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絳山水畫是中國畫常見的畫種,多用以表現深秋和早春時節及斜陽夕照的景色。其特點是素雅靜淡,明快透澈。淺絳山水畫,以樹、石、雲、水為主要表現內容,以筆墨為構架,著色以淺赭為主。
“淺絳”是其他類別山水畫的基礎,同時也是傳統繪畫中高難度繪法之壹。因此了解、學習和研究它是十分重要的。
畫家代表編輯
王原祁(1642-1715),清朝人,字茂京,號麓臺、石師道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康熙九年(1670)進士,官至戶部侍郎,人稱王司農。以畫供奉內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與孫嶽頒、宋駿業等編《佩文齋書畫譜》,五十六年主持繪《萬壽盛典圖》為康熙帝祝壽。擅畫山水,繼承家法,學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宗,喜用幹筆焦墨,層層皴擦,用筆沈著,自稱筆端有金剛杵。主張好畫當在不生不熟之間,自出心裁,不受古法拘束,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書卷之氣盎然紙墨外。原祁既承董其昌及時敏之學,又受清代最高統治者之寵,山水格局面目影響後世,弟子頗多,形成婁東派,與王時敏、王鑒、王翚合稱“四王”,加上吳歷、惲壽平又稱 “清六家”。登第後,專心畫學。山水能繼祖法,而於黃公望淺絳尤為獨絕。熟不甜,生不澀,淡而厚,實而清,書卷之氣盎然楮墨外。王鑒見之謂時敏曰:(吾二人當讓壹頭地。)時敏曰:(元季四家首推子久(黃公望),得其神者惟董思白(其昌),得其形者吾不敢讓,若神形俱
禹之鼎王原祁藝菊圖像
得,吾孫其庶乎?)鑒深然之。時虞山王翚以清麗之筆,名傾中外,原祁則以高曠之品突過之。客有舉翚畫為問曰:(太熟。)復舉查士標為問曰:(太生。)蓋以不生不熟自處也。嘗自題秋山晴爽圖卷略雲:(不在古法,不在吾手,而又不出古法吾手之外。筆端金剛杵,在脫盡習氣。)觀此語其所至可知矣。康熙朝原祁以畫供奉內廷,鑒定古今名畫,四十四年(1705)擢侍講學士,轉侍讀學士,直南書房,充佩文齋書畫譜纂輯官。與時敏、王鑒、王翚並稱「四王」。按原祁承董其昌及時敏之學,受清最高統治者之寵,肆力山水,領袖群倫,影響後世,形成婁東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畫壇,成為正統派中堅人物。所惜壹生只知臨模黃公望,筆墨鈍滯,格局平庸,遂造成陳陳相因,千篇壹律,無復清新氣象。清代山水畫衰弱,此為壹大原因。卒年七十四(壹作七十)。著雨窗漫筆、掃花庵題跋。
傳世作品有康熙三十五年(1696)作《仿高房山雲山圖》軸、四十二年(1703)作《仿黃公望山水圖》軸,現藏上海博物館;三十九年(1700)作《夏山圖》軸藏廣東省博物館;四十年(1701)作《子久畫意圖》軸、四十四年(1705)作《清溪繞屋圖》軸藏南京博物院;四十四年夏日作《山水圖》軸藏美國高居翰景元齋;四十八年(1709)作《秋林疊□圖》軸藏故宮博物院;四十九年作《西嶺雲霞圖》卷藏遼寧省博物館;五十三年(1714)作《晴窗秋色圖》軸藏香港劉均量虛白齋;《仿梅道人秋山圖》軸、《江鄉春曉圖軸》藏蘇州市博物館;《仿巨然山水圖》軸藏沈陽故宮博物院。著有《雨窗漫筆》《罨畫集》《麓臺題畫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