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有很多種。 西方傳統中最出名大概有這幾種:形式與實質(靈魂與肉體)的二元(來自柏拉圖的傳統);善與惡的二元(摩尼教的影響,奧古斯丁亦討論過,但他本人是壹元論);理性與感官的二元(笛卡爾,懷疑主義);等。 附錄壹段對二元論的解釋: Dualism 二元論 與其說二元論是壹個學派,不如說它是人類本於現象觀察而有的壹種思想模式,遍見於東西方各種哲學學派,尤其是西方的;因此近代學者常視二元論為西方思維的特色,又以希臘哲學為代表。雖然東方哲學總有某種“大壹”、“道”,或“無”的概念,但說東方哲學(印度、中國)是壹元論,卻有點簡化又籠統。 二元論認為這個世界有兩種物質、力量或形態,是***存***榮,沒有壹種曾經或將會並吞,或簡化另壹種。壹元論則認為,只有壹種物質、力量或形態是永恒的。純從哲學的辯論來看,二元論有其吸引人的地方,因為它是自然的,容易從實際的經驗觀察得到,就如光與暗、善與惡,或屬物與屬靈的二元論。但這個表面看來是優點的地方,壹定要面對壹個嚴重的問題∶這兩種所謂物質、力量或形態,是怎樣來的呢?二者有什麽關系?壹個外物的心智,怎能影響屬物的身體?或屬物的怎樣影響非屬物的? 從哲學史來看,把世界看成是兩個形態或界別者,西方最早發展出理論來解釋的是希臘。希臘人認為宇宙分為兩個層次,壹個是真界(cosmos noe{tos),屬理念界,只有心靈才能洞悉;另壹是感官界(cosmos aisthe{tos),是我們活的物質世界,靠著人的感官神經便能認識。真界是永恒的,因此是不動的;感官界是無常的,恒變的;二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系,雖然真界可以透過像“世界靈魂”(World Idea,類似基督教所言之道),而成為感官界之人追求認識的對象,世界靈魂與人卻沒有必要的關系。 這種希臘式的二元論思想,主宰西方思想界。透過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的哲學家,把柏拉圖(Platonism)*和斯多亞(Stoicism)*宇宙觀的二元因素加以極化,其中尤以托勒密朝的諾斯底主義者(Ptolemaic Gnostics)為然。他們把真界與感官界斷然分割,認為此二界無路可通,人其實永無可能真正認識神,壹切的努力只是壹種不知其所終的努力。從另壹方面來說,他們認定凡是變動的,都不完全,壹切變動只是向著不變動的完全而邁進;這個變動的世界既是不完全的,就是敗壞的,不變動的神不可能與它有什麽關系。這種極端的超越觀,事實上就是連神的存在也勾消了;他既不願與人發生任何形式上的關系,他本身又是個絕對的不可知,那麽他對人而言,實際上就不存在了。 希臘人當然不會說神不存在,他們有許多神,每壹個神代表人對永恒理念(或人生欲求)的投射。但基於他們二元式的世界觀,就為後世預備了壹個方便的模式來否定神(無神論,Atheism*),或把世界與神混為壹談(泛神論,Pantheism*)。中世紀嚴格分開屬靈與屬世,牛頓時期的人認為神不會介入世界任何的事,以至十八、十九世紀完全否定靈界的種種學說,其實都可以在希臘的二元論哲學內找到先例。進入二十世紀的末期,這種情況有壹個厲害的反蕩,壹方面以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物理學學派指出,物界並不如上幾世紀的人以為的,是那樣固定和可預測;另壹方面,經歷幾世紀發展的物質主義和惟理主義,種種欠缺已呈現出來,人既不能全滿足於物欲,他的理性也不是那麽無所不能。二十壹世紀的人要求靈性的需要和人生意義的需要被肯定,世界各個有歷史的宗教,普遍得到復興(參靈恩派神學,Charismatic Theology*),二元論的世界觀受到空前的質詢。
參考資料:
當代神學詞典
上一篇:牛排是什麽?下一篇:仿古建築門窗價格舉例 仿古建築門窗生產廠家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