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傳統文化五年級,第七課的意思

傳統文化五年級,第七課的意思

《中華傳統文化》第7課 依於仁 仁愛待人

壹、講解仁者待人以愛的表現

首先從“仁”的字形上了解“仁”,理解仁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1.理解孟子所說的,“仁者愛人,······愛人者仁恒愛之。”(並舉例論證其觀點----王道與霸道。)

2.講解“仁”的壹個超越,即仁愛上升到社會層面的具體體現。(可引用《禮記·禮運》中的話,或者康有為的《大同書》來闡述“天下大同”的理念。

3.孔子說:“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這是孔子要求人們對仁愛的付出所秉承的原則,可舉例:孟之反的“公布獨居,過不推諉。”(然後學生討論仁者先難而後獲的事例,並在班級裏分享)

二、講解惻隱之心,人之端

1.孟子說:“惻隱之心,人之端也。”這是仁在內心的根源,可用孟子舉的幼童不小心就要落入井中為例進行講解。

2.“力行近乎仁”,這是仁德知行統壹德原則,也是仁體現在具體行為上德表現,可用顏回三月不違仁來舉例講解其含義,並讓學生們討論如何才能做到知行統壹。

三、講解親親仁民,仁德愛物

1.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親親,是最基本德仁,是壹種雙向德愛,包含父母與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愛。因此,儒家認為孝悌乃仁之本也。(可以舉孔融讓梨的例子,也讓學生們說說自己的親身經歷)

2.仁民,就是愛周圍的仁,乃至所有的民眾,是由親親推廣而來的愛。憂人之所憂,樂人之所樂,這就是仁民,也就是孔子所說的“泛愛眾”和“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觀點,可以軍事戰爭為例來闡述這壹觀點。

3.愛物是對仁愛進行的第三層延伸,像草木滋生時不砍伐,魚兒孕育時不捕撈,不殺剛剛出生的小蟲子,不傷害剛剛會飛的小鳥,這些都是對萬物愛護的體現,可以用孫中山先生說的中國精神來闡述這壹觀點。

  • 上一篇:二年級親子閱讀小報
  • 下一篇:元旦黑板報內容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