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從供需鏈來看,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各環節發展不平衡,部分環節產能嚴重過剩,部分環節發展不足或滯後。在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與全球產業鏈對接的過程中,壹些環節因具有比較優勢而具備參與全球產業鏈的能力,並得到快速發展;
由於缺乏競爭力,其他環節的發展受到壹定的制約,發展水平滯後,使得整個行業發展很不平衡。中國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是低技術含量和勞動密集型的制造環節,如紡織、服裝加工等。在出口導向政策的鼓勵下,這些產業環節的規模持續快速擴張,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目前,中國擁有全球近壹半的纖維加工能力,而新材料研發、面料設計與營銷、服裝設計與營銷等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環節,在深度和廣度上都遠非制造環節可比。
(3)從空間鏈來看,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發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區完整的區域產業鏈斷裂,產業從區域中心城市向縣、鎮、市擴散,產業支撐半徑增大。在從計劃體制向市場機制轉變的過程中,從區域角度來看,中國紡織服裝業有兩個顯著特點。從宏觀布局來看,由於沿海地區具有傳統產業優勢和政策優勢,產業在沿海聚集,形成了覆蓋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沿海省份的優勢產業帶,東西部區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服裝制造業。
(4)從價值鏈角度看,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鏈產品整體水平只能滿足市場的低端需求,參與全球產業鏈的環節壹直處於產業鏈的低值區。市場需求的多層次決定了滿足需求的產業鏈的多層次。計劃體制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不高,市場需求水平低,紡織服裝產業鏈設計主要是滿足國內低端需求,產品技術含量低,設計研發能力嚴重落後於國際水平。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65 438+08-2023年中國服裝零售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