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眼大口徑獵槍的材料包括熟鐵和精鐵。三根矛管分別制作,然後用鐵箍固定在壹起。用壹根木棒挖三個大頭針形狀的凹槽作為矛柄,三根矛管按大頭針形狀排列,基本就是火槍了。三只眼大口徑獵槍並非只有壹種規格,明代劉天河、趙世貞、戚繼光、熊廷弼等先後改進。至少壹英尺、四英尺、四英寸和五英尺、五英寸分別分配給騎兵和步兵。
三只眼大口徑獵槍不是壹種非常精確的武器。它的最佳範圍大約是30到40步。在30步內,它的力量可以破甲,在50步內,它可以殺死手無寸鐵或輕甲的敵人。超過100步就失去殺傷力了。這種殺傷力意味著短管三眼大口徑短管和長管版都增加了電荷和鉛。理論上來說,威力應該更大。院子裏沒有發現這個信息,所以不敢妄下結論。不過按照明朝的鑄造工藝,就算有所增加,估計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早期的火器精確度不高,尤其是騎兵,他們在運動中射擊。為了彌補精度問題,許多明軍官兵,尤其是騎兵,將三只眼大口徑短槍發射的彈丸改為“每發二至三發子彈”,並設置三只眼同時發射。這樣壹共六到九發鉛彈同時發射,以犧牲耐力為代價提高了命中率。如果步兵原地發射,可以選擇不合並引線,然後可以做壹個爆發。所以三只眼大口徑獵槍實際上只是壹種普通的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