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保健,又叫中醫健身術,是指運用傳統的體育運動方式進行鍛煉。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宇宙生物界,特別是人類的生命活動具有運動的特征,因而積極提倡運動保健。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體育運動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莊子·刻意》雲:“吹(口句)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己矣。此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說明當時用導引等方法運動形體來養生的人,已經為數不少了。《呂氏春秋》中更明確指明了運動養生的意義:“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這裏用流水和戶樞為例,說明運動的益處,並從形、氣的關系上,明確指出了不運動的危害。非常明顯,此在說明壹個道理: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黃帝內經》也很重視運動養生,提倡“形勞而不倦”,反對“久坐”、“久臥”,強調應“和於術數”。所謂“術數”,據王冰註:“術數者,保生之大倫”,即指各種養生之道,也包括各種鍛煉身體的方法在內。後漢三國時期,名醫華佗創編了“五禽戲”,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做體操,其弟子吳普按照“五禽戲”天天鍛煉,活到90多歲,還耳目聰明、牙齒完好。“五禽戲”的出現,使中醫健身術發展到壹個嶄新的階段,為以後其他運動保健形式的出現,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到了晉唐時期,主張運動的養生家多了起來,晉張華《博物誌》中所載青牛道士封君達養性法的第壹條便是“體欲常少勞,無過度”。南北朝時期,梁陶弘景所輯《養性延命錄》中說:“人欲小勞,但莫至疲及強所不能堪勝耳。人食畢,當行步躊躇,有所修為快也。故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勞動數故也。”唐代名醫孫思邈亦很重視運動養生,他在《保生銘》中提出“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他本人還堅持走步運動,認為“四時氣候和暢之日,量其時節寒溫,出門行三裏,二裏及三百、二百步為佳”。到宋代,對運動保健的養生法的研究又前進了壹步,如蒲虔貫著《保生要錄》,專列“調肢體”壹門,主張用導引動形體。明代著名養生學家冷謙著《修令要旨》、王蔡傳撰(修真秘要),均提倡用導引來鍛煉身體。現在,在我國流傳極廣的太極拳,據說是明代戚繼光根據民間拳術總結出來的拳經32勢。清代養生學家曹庭棟創“臥功、坐功、立功三項”,作為簡便易行的導引法,以供老年鍛煉之用。 以上說明,古人是非常重視運動保健的,“動則不衰”是我們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傳統觀點,這同現代醫學的認識是完全壹致的。現代醫學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新陳代謝,使各器官充滿活力,推遲向衰老變化的過程,尤其是對心血管系統,更是極為有益。法國醫生蒂索曾說:“運動就其作用來說,幾乎可以代替任何藥物,但是世界的壹切藥品並不能代替運動的作用。”話盡管講得有點過頭,但還是有壹定道理的,事實是,適度的體育運動,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滿朝氣蓬勃的活力和輕松愉快的樂趣;可以幫助建立生活的規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質量,保證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體的適應和代償機能,增加對疾病的抵抗力……總之,運動可以使人健全體魄、防病防老、延長壽命,正因為如此,所以,國外有人說:“運動是健康的源泉”,這同我國清代的教育家顏習齋所說的“養生莫善於習動”。“壹身動則壹身強”的觀點是完全壹致的。
上一篇:傳統園林設計全集下一篇:傣族建築風格有什麽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