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薺菜應該不陌生,這種我從小就吃的野菜,它也叫護生草、凈腸草、地米菜以及清明草。關於它的俗語有不少,其中最讓人熟知的莫過於,三月三,薺菜當靈丹,那麽這個“靈丹”能吃嗎?很多人理解錯了。
早在《詩經》中就有記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就說明中國人在很久之前,就已經開始食用薺菜了。薺菜屬於迎春菜,也就是說在立春前後是最為鮮美的,有的地方人們在制作春盤的時候,還會將薺菜作為禮物互相贈送。此時的薺菜,葉嫩根肥,味道鮮美確實好吃。
春天的野菜季節性很強,比如香椿、蕨菜、筍子這些,薺菜也壹樣,最佳的食用時間,基本上在壹周左右,過了這個時間味道就完全不同了,可是俗語中說的三月三,其實指的是農歷的三月初三。今年立春在臘月二十二,而農歷二月初八是春分,薺菜最好吃的這個階段,應該是在立春到春分之間。
為何民間要說是三月三薺菜當靈丹,而不是二月二呢?
按照節氣來看,顯然二月的薺菜要更為鮮美鮮嫩,但是這個俗語卻是指的農歷三月,到了三月薺菜早已變老,梗也比較粗,怎麽還可以當“靈丹”呢?其實從壹些古詩中,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民間俗語說的三月三薺菜當靈丹,這個薺菜,其實是指薺菜花,而並不是我們吃的薺菜。
宋代的人,關於薺菜的描寫有很多,比如辛棄疾就有詩寫道:“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詩中也可以看到講的其實是薺菜花。民間也有:“三月戴薺花,桃李羞繁華”。意思是,農村少婦和待嫁姑娘頭戴薺花,以求風調雨順、吉祥如意。
此外,蘇東坡《物類象感誌》中說:“三月三,收薺菜花置燈擎上,則飛蛾、蚊蟲不投”。人們用薺菜花特殊的香味,來驅趕蚊蟲,這就說明薺菜花,並不只是用來吃,它還有其它妙用。
在我們當地,還有壹個老傳統,因為薺菜花曬幹以後,會有壹股特殊香味,所以上了年紀的老奶奶,還會用薺菜花縫制壹個小包,戴在女孩身上,俗稱“香草包”,以此來辟邪。
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其實更突出的是薺菜花的作用,也就是說,真正到了農歷的三月初三,這個薺菜,不僅僅說只是用來食用,而是用來驅趕蚊蟲、辟邪等等。另外很多地方,在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這在壹定意義上講,也是不夠嚴謹的,應該說的是薺菜花煮雞蛋較為穩妥,而不是薺菜。
所以說,當妳看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這個靈丹並不是真正讓妳吃薺菜,而是發揮它的另壹個價值,因為薺菜的最佳品賞期是在正二月,到了三月實則已經失去了食用價值。而薺菜花在三月開得正盛,三月三指的應該是薺菜花當靈丹,不僅有特殊的香味,而且還有不錯的食療價值,它同樣可以吃,但吃得人其實並不多。
除了辛棄疾,大詩人陸遊對薺菜也是情有獨鐘,他曾寫過:“手烹墻陰薺,美若乳下豚”的詩句,或許他吃到的才是真正的薺菜,而並非是薺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