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家的“禮治”主義
儒家的“禮治”主義的根本含義為“異”,即使貴賤、尊卑、長幼各有其特殊的行為規範.只有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才能達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的理想社會.國家的治亂,取決於等級秩序的穩定與否.儒家的“禮”也是壹種法的形式.它是以維護宗法等級制為核心,如違反了“禮”的規範,就要受到“刑”的懲罰.
2.儒家的“德治”主義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壹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制裁所能辦到.
3.儒家的“人治”主義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復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壹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系.“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壹種賢人政治.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壹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壹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壹.
仁”是儒家學說的核心,對中華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意義:自從中國人開始追求現代化以來,儒家思想在中國文化上的地位就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參考儒家傳統提供的資源.尤其是華人和東亞人應該有這個機會.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傳統,儒家傳統屬於全人類,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獻應該盡量翻譯成各種語言,提供給大家.從壹開始儒家思想就體現為壹種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用今天的話語來講,在古代中國儒家思想就被理解為人類文明的核心.結果,至少在中國,儒家思想被視為文明或文化的壹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儒家思想給現代人提供了很豐富的資源.面對這些資源,現代人具有壹個選擇的自由,可以吸收資源裏面的壹些成分,也可拋棄壹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也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的理論基礎.儒家思想、君主專政制度構成了中國古代政治史的兩大主體內容.但是不管妳做出什麽選擇,儒家思想屬於全人類的文化遺產寶庫.保存和解釋儒家思想文獻,增進人們對它的理解是我們作為對儒家感興趣的學者的壹個重要任務.不管妳對儒家思想的評價如何,了解這個極其豐富多彩的傳統壹定會使得妳的生活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