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全球化使人在趨同的氛圍中有壹種求異感。席卷全球的全球化正在縮小各國人民生活方式的差異,民族文化特色被淹沒的危機感已經出現。在這種背景下,保護民族文化、保持民族特色成為與全球化並存的世界性潮流。
第二,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實力必然會給中國人文化自信。因為中國今天的局面是由成千上萬用中國文化武裝起來的人造成的。發展的成就證明了文化的價值,這是有內在聯系的。
第三,當今社會風氣的浮躁,使得當代中國人難以創造出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優秀文化,人們不得不回到傳統文化中去尋找價值和精神寄托。中國傳統文化就有這樣的品質。越了解越喜歡。它的博大精深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第四,中國人經歷了壹個從崇拜西方文化到理性對待西方文化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國人對西方文化充滿敬意,否定“黃色文明”,推崇“藍色文明”是知識精英的時尚。然而,隨著對外交往的擴大,西方文化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特別是美國霸權主義和新保守主義外交政策中反映出來的驚心動魄的事實,包括《壹個經濟黑仔的自白》,壹次又壹次地為中國人提供了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反面教材。
無論對於壹個人還是壹個民族,最深的自信就是文化自信。只有自信地保持自己的優秀文化傳統,才能以自己獨特的面貌立足於世界,尤其是在全球化時代。中國是壹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潛力巨大的大國。在繼承其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完全有能力創造出壹條不同於當今西方文明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東方文化體系。這種文化體系可以給未來人類新的選擇和更和諧、舒適、平衡的感覺。但這種潛力只是壹種可能性,能否成為現實取決於兩個條件:壹是中國的經濟實力能否發展到足以輻射本國文化;第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需要繼承、凈化和創新自己獨特的文化,以適應時代。努力滿足這兩個條件是當代中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