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勞動力的例子1:
1928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加緊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為了保衛井岡山根據地,黨中央向根據地軍民發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堅持鬥爭”的號召。朱德用心回應。像士兵們壹樣,他穿著涼鞋,戴著帽子,爬山去撿食物。
那時候朱德已經四十多歲了。他白天上山撿吃的,晚上看文件。士兵們擔心他會筋疲力盡。我們做什麽呢有壹次,壹個小戰士想出了這樣壹個主意。他對大家說:“我們把朱的扁擔藏起來吧。”大家異口同聲地表示同意。
但第二天,朱德把剛砍下的扁擔從此刻的拾糧隊裏拿了出來。士兵們又把朱德的扁擔藏了起來,朱德馬上找來壹根上好的竹子,砍下另壹根扁擔,在扁擔上刻上“朱”四個字。士兵們見朱德如此堅決,都不好意思躲起來。
從此歌謠“朱德摘糧去窪,糧絕可靠。大家壹起齊心協力,粉碎敵人的圍剿”和“朱德扁擔”的故事在井岡山流傳開來。只有通過努力和奮鬥獲得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關於勞動力的例子2:
條件反射的創始人巴甫洛夫是俄羅斯著名生理學家,65438-0904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巴甫洛夫從小就非常熱愛勞動。
小時候,有壹天巴甫洛夫和弟弟米加約好在花園裏種樹,他們費了很大力氣挖了壹個坑。當蘋果樹快要種下的時候,他的父親從房子裏跑出來,指著花園裏壹塊突出的高地對兩兄弟說:“妳們看,那裏很高。下雨的時候會有水,這樣蘋果樹就不會淹死了?”
弟弟聽了父親的話,撅著嘴不高興地走了。然而,巴甫洛夫並沒有氣餒。他跟著父親在高地挑了壹塊空地,又挖了起來。
巴甫洛夫從小就養成了熱愛勞動的習慣,這種習慣壹直延續到晚年。內戰時期,他在實驗室周圍的空地上種菜,自己解決了吃菜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