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壹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們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的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民族歷來崇尚節儉,孔子把“節儉”和“溫和有禮”列為基本道德準則。
毛澤東、周恩來等老壹輩革命家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麗的談資。雷鋒勤儉節約的故事仍然影響著我們。
雷鋒從小受苦。入伍後,他經常告訴自己,不忘自己的根,壹定要發揚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花的每壹分錢都讓我想起了前世。他每個月發6塊錢零花錢,只留五毛錢零花錢,其余的都存起來了。春節期間,他理發只花了25美分。在壹次運動會上,天氣很熱,很多同誌跑到外面買汽水,而他卻擰開水龍頭喝自來水。雷鋒有句名言,“在工作和學習中,要跟熱情最高的同誌看齊,在生活中,要跟水平最低的同誌看齊。”這是雷鋒的座右銘。雷鋒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他短暫的壹生中,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嘔心瀝血,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忘記了節儉的優良傳統。
晴天的時候,直到早上第三節課,還能看到有些課所有的燈都亮著;
涼爽的早晚,部分教室的6臺電風扇依然是滿電;
衛生間的水龍頭在滴水,來來往往的學生視而不見;
空蕩蕩的餐廳裏,淩亂的餐盤裏還剩下將近壹半的飯菜。
同學們,妳們可曾知道,想壹粥壹飯很難?半絲半縷,只想著物力難?的確,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但我們仍然是壹個發展中國家,落後的技術造成的巨大資源浪費已經嚴重威脅到祖國的生存和發展。
誠然,我們沒有經歷過“每天中午鋤草”的艱辛,所以會覺得“每壹粒都辛苦”有點單薄;我們總是聽“節儉”,從課本上看“節約”。
但是,如果我們每天每節課能少開燈壹小時,每天就能省下約1度電。按照0,53元/度電計算,全校每月節約954元,全年有11448元,相當於25張乒乓球桌,954㎡草坪,1000本書等等。
如果我們每天節約用水,擰緊滴水的水龍頭,我們可以在短短半天內節省壹噸錯過的自來水。如果每個學生每天都能自覺節約用水0.01t,按照每噸1.35元計算,全校每個月就能節約1215元,全年就有14580元,可以讓西部嚴重缺水的鄉村喝上15年的幹凈水!
……
這些數字能讓妳意識到什麽嗎?同學們,拯救吧——這是來自生活的召喚!
生活在21世紀,我們似乎衣食無憂,經濟富裕。我們能拋棄照耀中國幾千年的“勤儉節約”這盞明燈嗎?
印度作家泰戈爾說:“鳥的翅膀系上了黃金,這只鳥再也不能在天空翺翔了。”我們不能揮霍祖先為我們創造的優越感。節約是壹種修養,節約是壹種文明,節約是壹種責任,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我們不需要口號宣言。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水、電、紙、錢,讓節約成為我們的生活態度,成為我們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