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它由《史記》、《表》、《蜀》、《時嘉》、《列傳》五種體例組成,130篇,記錄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約3000年的歷史。
《史記》最大的特點就是以人為中心,從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到刺客、遊俠、卒...他筆下塑造的英雄人物個性鮮明,有血有肉,個個感人至深,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的絕唱,無韻的離騷詩”。
千年功過皆在史書,每壹個歷史人物都像壹面鏡子。我們從舜和禹身上學到了禮貌和善良的美德。我從越王勾踐那裏學到了忍耐。
敬仰孔子故裏的聖賢;在汨羅江邊感受屈原的家國情懷;在烏江畔,我看到了項羽的勇猛,也反思了他的敗亡。山川是壹部歷史書,強巡如讀史。在研究天人之際,可以改變過去和現在,成為壹家之言。
“以成敗史觀,判斷得失,知是非,知興亡”,才能在血脈和文脈的傳承中找到民族的根和魂。因為這壹史無前例的記述,全世界的華人都有了壹個名字“炎黃子孫”。離別現場,撒貝寧動情地說:“請炎黃子孫頂禮膜拜!”瞬間擊中心臟!
“欲知其道,必先制其史”,重視記錄和傳承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為什麽要寫歷史?因為我們要講過去,要看成敗,要學得失,要明辨是非。為什麽要學歷史?因為我們想在血緣和文脈的傳承中找到個人和民族的根和魂。
經典語錄:
民以水見形,民以知治否。——史記·殷本紀
從善如流,不倦布施。-《史記·楚世家》
我雖然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但是,內心非常向往。——史記孔子世家
倉裏知道禮儀,衣食知道榮辱。——《史記·嚴觀列傳》
得者昌,失者亡。—《史記·尚軍列傳》
桃子和李子什麽都不說,但是他們自己走自己的路。-《史記·李列傳》
但是,他的話壹定要信,他的行動壹定要有成效,他也承諾過要真誠。—《史記·遊俠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