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1.0-按家庭分列的農業生產
農業1.0階段是以戶為單位的小生產,依靠農民個體勞動和動物勞動。這時候就需要靠天吃飯,通過努力滿足農產品的基本需求。中國農業的1.0階段基本發生在改革開放後的第壹個十年。由於改變了計劃經濟的生產方式,以家庭承包制作為替代,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解決了農產品短缺問題。這個階段主要以高產為目標。
農業2.0——以機械化為主的小規模農業
農業的2.0階段以機械化為主,隨著壹些農場的出現,農業開始出現養殖等規模化農民。通過用機械機器代替傳統農民的部分工作,也改善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局面。這個時候主要目標還是高產,但是慢慢向優質方向發展。壹些農產品生產企業向下遊加工業延伸,或者加工企業向上遊延伸。這時出現了中糧、新希望等農業企業。此時土地規模不足,產銷環節嚴重割裂,企業缺乏足夠的品牌經驗,使得壹些農業電商公司和農產品品牌出現,如“淘村”、“褚橙”。
農業3.0——以信息為關鍵的自動化農業
農業3.0代表了農業信息化和專業化的階段。隨著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和農業信息化技術的加速發展,農業智能裝備在農業生產、管理和服務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這個階段,由於農業種植不規範,農業1.0、2.0階段農民老齡化問題嚴重,出現了職業農民、市場化農技人員、農業科技企業。企業利用無人機遙感監測、無人機噴灑農藥、智能農業機械精準作業,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農業的數字化、精準化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農業、綠色農業等商業模式不斷出現,推動了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農業4.0——數據驅動的智能農業
農業4.0是資源整合和數據驅動的智能農業時代。隨著土地流轉,農地規模化程度加深,資源集中在少數職業農民手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無人化管理。通過傳感器和攝像頭獲取數據後,通過有線或無線網絡傳輸到雲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實現農業全流程的可控高效發展,通過規範流程體系,實現農業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智能化管理。由機器人收割的農產品由機器人運送到加工車間。農產品經過加工後通過電商銷售,最終實現壹二三產業融合。
我國農業耕地多樣,地域廣闊,區域發展不平衡,從農業1.0到農業4.0不等。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6%,其中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作物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4%、79%、83%。如果覆蓋率為70%,中國農業整體處於農業2.0向農業3.0的過渡階段,農業3.0有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