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糖,北京的特產
茯苓餅,北京特產,原為清末宮廷食品。相傳有壹次慈禧太後生病不思飲食,難斷禦廚。廚師們絞盡腦汁,挑選了幾種健脾開胃的中藥,發現產於雲貴壹帶的茯苓味甘、性平,有健脾安神、利水滲濕的功效。所以以松子、桃仁、桂花、蜂蜜為主要原料,加入適量茯苓粉,再用細澱粉烤成餅皮,精工細作制成夾心煎餅。慈禧吃完後非常滿意。後來,這種茯苓夾心餅被引入民間,成為北京流行的小吃。但解放前只是東安市場的壹些小商販在經營,數量很少。解放後,政府統壹管理,使許多風味食品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稻香春,壹家有著60多年歷史的知名風味店,專門做北京的茯苓餅,是我店重點自產自銷的品種之壹。這家店生產的夾心蛋糕選料考究,做工精細。用高級澱粉烤制的餅皮薄如紙,白如雪,夾心由多種堅果制成,輔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純正雲貴茯苓粉,香甜可口,入口即化,清爽可口。且價格低廉,可作為保健食品經常食用。目前北京有很多地方生產茯苓餅,尤其是稻香春產品。
北京特產——景泰藍
景泰藍是北京獨特的傳統工藝品。因明代景泰藍時期而得名,特點是藍釉。北京是景泰藍技術的發源地,現存最早的景泰藍是元朝的產物,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制作景泰藍,首先要用紫銅做胎,然後用扁而細的銅絲在胎上貼上圖案,再用不同顏色的琺瑯釉嵌填圖案。這道工序完成後,就是反復的燒結,拋光,鍍金。可以說,景泰藍的制作工藝既使用了青銅工藝,又使用了瓷器工藝,同時引入了大量的傳統繪畫和雕刻技藝,堪稱中國傳統工藝的集大成者。
北京特產——烤鴨
烤鴨是北京特有的名菜,在國內外都很有名。烤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500年前,我國南北朝時期就有了“烤鴨”。到了元代(公元1330年),神醫胡思慧將表寶‘烤鴨’收入《食膳》,也就是今天的烤鴨。
北京的特產——涪陵糕
涪陵餅,又叫涪陵夾餅,是北京的壹種滋補傳統名稱,這種餅最能推廣稻香村。煎餅是用茯苓霜和白面做成的,中間是蜜餞松塔和碎仁,均勻地溶有蜂蜜和糖。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味美香甜,風味獨特。
北京特產——良鄉板栗
良鄉板栗因良鄉板栗的集散地而得名,因原產地在房山地區,故又稱房山板栗。它的籽粒大而圓,殼薄易剝,含糖量高,營養豐富。它可以生吃,或制成糖炒栗子,五香栗子,栗子羊肉湯,栗子粉,並用作蛋糕和美食的調料。除了房山,懷柔、密雲、昌平、平谷也產板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