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家具都是榫卯結構制作,不同家具的不同部位,榫卯的樣式結構也多種多樣,下面來看看壹些經典家具的榫卯結構:
1、夾頭榫
這是案形結體家具常用的壹種榫卯結構。這種結構能使四只足腿將牙條夾住,並連結成方框,能使案面和足腿的角度不易改變,使四足均勻地隨案面重量。長期以來,夾頭榫經受了實用的考驗,至今還在廣泛使用。
2、楔釘榫
楔釘榫,又名銷釘榫,別名鑰匙榫。連接弧形材常用的榫卯結構,它把弧形材截割用上下兩片出榫嵌接,再在中部插入平行四邊形的楔釘,能使連接材上下、左右不錯移和緊密的接合連成。
基本做法:兩片榫頭交搭,同時榫頭上的小舌入槽,使其不能上下移動。然後在搭口中部剔鑿方孔,將壹枚斷面為方形,壹邊稍粗,壹邊稍細的楔釘插貫穿過去,使其也不能左右移動即可。楔釘榫多用於圓型家具如香幾、坐墩、圓杌凳等面子的邊框組構,以及圈椅“月牙扶手”的拼接。
3、抱肩榫
抱肩榫指有束腰家具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所用的榫卯結構。也可以說是家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連接的榫卯結構。從外形看,此榫的斷面是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從而使束腰及牙條結實穩定。
4、粽角榫
粽子是民間的食品,“粽角榫”因其外形仿佛象粽子角而得名。在江南民間木工中也稱作“三角齊尖”,多用於四面平家具中。
多見於桌子、櫃子、書架等家具。在腿與板面邊框銜接處削出45度斜肩,斜肩內側挖空,板面邊框轉角處靠下壹點的位置亦剔成45度斜角,組合時邊框斜角正好與腿上的斜肩吻合,使邊框外沿與腿子拼合成壹個平面,外觀非常整齊。
5、攢邊打槽(打槽裝框)
其具體做法:木框四根,兩根長而出榫的叫“大邊”,兩根短而鑿眼的叫“抹頭”。在木框的裏口打好槽,以便容納木板的邊簧(在拼板的四周刨出的榫舌)穿帶出頭部分則插入大邊上的卯眼內。這樣即可以用“攢邊打槽裝板”的方法把木板裝入木框。
5、十字棖
明清家具部件名稱。方杌、方凳四腿對角設橫棖,十字形交叉,俗稱“十字棖”。
6、燕尾榫(萬榫之母)
兩塊平板直角相接,為防止受拉力時脫開,榫頭做成梯臺形,故名“燕尾榫”。
燕尾榫是壹種平板木材的直角連接節點,梯臺形的榫可以使工件的角部高強度接合,避免在受力時脫開。因為其良好的力學性能,燕尾榫在木制家具中十分常見。
以上是幾種古典家具中常見的榫卯結構,還有更多的榫卯結構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