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男士發夾:
古代男人的發簪其實很長,15-20cm。這裏說的10cm是因為道士買不到簪,只好用加工過的(去花的)女簪。
男士發夾有長有短,比較隨意。文物中長的有20cm,短的只有13cm。與女簪的主要區別是花紋簡單實用。
男士發夾大致是這樣的。
文物:宋代鍍金男子發簪長19CM,頭徑1.5CM。
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中,關於發夾的記載由來已久。發夾是指壹種用來固定和裝飾頭發的首飾。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用鉸鏈來固定發髻。除了固定發髻,鉸鏈也被用來固定皇冠帽。在古代,帽子可以托住頭部,但皇冠只能托住發髻,需要用鉸鏈固定。
《辭海》中有這樣的解釋:簪,古人用來固定發髻或連接冠發的長針。歷史記錄。《滑稽傳》說:“前有壹落,後有壹簪”。還有“我輕撫我的白發。它已經長得太瘦了,再也容不下發夾了”杜甫《春望》中的句子。中國漢族有用發夾固定頭發和頭發的傳統習俗。他們的發夾種類繁多,歷史悠久。它們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加冕儀式,對男女來說都是成年的象征。
就款式而言,玉簪可分為男士發簪和女士發簪。壹般來說,男士的發簪較長,更註重實用性。發簪的裝飾圖案比較簡單,有很多吉祥長壽的圖案。自清代以來,因男子留有陰陽頭,玉簪多為女子所用,女簪末端如意,刻有雲紋。壹般來說,男性發簪的長度壹般在20cm甚至更長。好像壹般貴族在祭祀和重要儀式上都會用玉簪(指和田玉,古代沒有玉),但日常不建議用玉簪,因為優質玉價格貴,容易損壞。
紮發法圖解(道士現在也在用)
這是壹種男人紮頭發的工藝,道士現在還在用:
需要註意的是,任何情況下,只要紮頭發,後腦勺的頭發都要紮到頭頂,除非頭發太短,紮不到頭頂。影視劇中半束半披的發型是對祖先的褻瀆。
壹個人可以把頭發紮成壹英尺長。
1.彎腰,低頭,臉朝下。
2.用木梳梳頭發,把脖子後面的頭發往前梳。
3.右手放在發根,左手擰頭發,擰成發束。發束越緊,發髻越精致緊實。
4.用手將壹根長10 cm的竹簪橫放在發根上,用左手將繃緊的發束套在簪上,用力在簪上套幾下,以鋪開層次。
5.把最後壹根發尾塞進發髻。
這樣做出來的發髻很結實,即使做武術等劇烈活動,發髻依然結實,不會散開。我問道士,如果突然把簪子拿掉,發髻會像瀑布壹樣散開嗎?他說不會,就算把簪子拆了,發髻也不會散開,至少兩個小時都不會。
陰陽發髻:先把所有的頭發攏在壹起紮到頭頂,插上簪子,然後分成兩股,纏繞成兩組頭發,從頭頂看起來就是陰陽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