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古裝劇當中,有人在屋外窺探,就用手指沾點口水,然後壹戳,窗戶就破個洞。以前的窗戶的確都是紙糊的,但要真想隨便戳個洞還不被裏面人發現,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窗戶紙雖然是紙,但卻沒那麽不結實。
用今天的眼光看,紙糊窗戶好像非常不結實,怎麽能夠遮風擋雨呢。其實雖然以前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但卻興盛了上千年時間,當然有壹定道理。現在窗戶都是用玻璃,古代並非沒玻璃,目前國內出土最早的玻璃是漢武帝時代的產物。
窗戶的發展從上古時代,人們建造房子只是會開個洞,當作是窗戶,那時候為了遮擋風雨,會用獸皮與木板之類將其蓋住,不透光也不透氣。秦漢時期,人們覺得這樣的窗戶實在是很不方便,因此就出現了比較復雜的木方格窗,不僅僅是裝飾,這樣的窗戶也算是能夠遮擋壹定外面的實現,卻並沒有將其完全糊上。
東漢時期,造紙術出現,可那時候的紙質量不行,也不能用於糊窗戶。直到南北朝時代,因為造紙術的大幅進步,人們發現可以用半透明的紙糊窗子,這樣不僅能夠擋住窗外人的視線,而且還透光,還可以遮擋風雨之類。
從此之後,紙糊的窗戶大行其道,絕大多數的傳統建築都是使用紙糊窗子,甚至於上世紀許多比較艱難的地方,也還是用這樣的紙糊窗子,日韓仍舊流行。
用來糊窗戶的紙,不同壹般,質地更加堅韌,而且在糊好後需要刷上桐油之類,就好像是油紙傘的那種,如此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也能更加結實。如果真用手戳,用蠻力自然可以戳穿,但是壹戳就破壹大片,馬上就會被屋內察覺。
紙糊的窗戶聽起來好像不怎麽結實,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通常糊窗子壹次能用上壹年半載,而且紙窗的成本低廉,修補方便,破了再補就是,不算多費神。
紙糊的窗戶怕風雨嗎?這就是要說起古代我們的傳統建築了,以前的房屋跟現在不同,傳統建築都有飛檐與比較長的屋檐之類,窗戶與真正下雨的區域,是有壹段距離的。如此設計,也是為了防止雨水直接落入屋內,通常房間之外有檐下或者走廊,就算是尋常百姓家裏的房屋,也都是這樣建造的。
因為傳統建築的特色,使得窗戶往往不會直接接觸到雨水之類,而且大量的木柵格也讓紙窗的堅固程度更高,便宜的紙窗就算破了也能隨時重新糊上,所以才能如此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