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很多苗寨至今還保留著最原始的生產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時間在這裏靜靜流淌,他們是當今浮躁文明中最後的凈土,最後的鳥圖騰部落。在貴州東南部的壹些偏遠村落,有壹種古老的造紙術,已經傳承了幾千年。據專家考證,其制作工藝屬於唐代的造紙工藝。
苗族先民曾經是楚國的主要居民,居住在中原地區,後來長期遷居雲貴地區。他們借鑒了當時漢族人的造紙技術,利用雲貴當地的資源:構樹皮、杉木根、清澈的河水為原料,建造了原始的造紙作坊。傳說這種古老的造紙技術起源於蔡倫。因此,造紙車間的人們每年都會在吉日舉行盛大的活動,祭祀造紙術的鼻祖蔡倫。
苗族古代造紙作坊生產白紙和彩紙兩種,其生產工藝與漢代宋《天工》中記載的圖基本壹致。這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專家得出的結論。據認為,其形式和結構,如鈸,鈸,水車和曲軸,是完全相同的天宮吳凱的鈸。
生產白紙的原料是構樹和杉木根。很像後漢《蔡倫傳》中的雲:“以樹皮、麻頭、布、漁網為紙”。認為是漢代到唐代的造紙工藝。它有1400年和500年的歷史。2005年,苗族古代造紙技術被國家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汩汩流淌的時間長河中,苗族古代造紙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材料特性。造紙麻產於喀斯特山區,具有纖維均勻細小、成漿率高、柔韌性好、光澤度好、吸水性強等特點,是白紙油墨潤濕性能優異的主要原因。
2.流程特征。首先,白紙從原料到紙張的加工需要10多道工序。其制作技藝僅靠師傅的言傳身教,壹般需要3-65,438+00年才能熟練掌握。其次,原材料經過日曬、雨淋、露練等方法處理。,全手工,自然,不添加工業原料。
3.產品特點。這種紙是白色的,有彈性,有張力,平整,吸水性強。是書畫最好的紙張。
4.歷史研究的價值。白紙的制作可以追溯到唐朝這壹時期的造紙技術,距今已有1400年或500年的歷史。這對研究漢代至唐代的造紙技術及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5.文化價值。白紙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是中國書畫藝術的表征,與之相輔相成。是文化傳承不可或缺的載體。
6.過程價值。白紙的制作工藝復雜,每道工序的精細度和要求都比較高。這些生產技術是苗族人民長期勞動的智慧結晶,是現代技術難以替代的。其科學道理不言而喻,是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
古代的成品紙有兩種:白紙和彩紙。其中,彩紙可分為六大系列:雲龍紙、皺紋紙、凹凸紙、展平紙、花紙、麻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