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廣海鎮古城墻
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命湯和於瀕海築城禦倭寇,洪武二十年(1387年)命都司花茂開始籌建廣海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胡大海督五營兵馬興建廣海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竣工,因南臨大海,海潮濕潤,命名“溽城”。從建城算起,廣海已有600多年歷史。
現時的古城墻只剩下東門的壹段長約200米,高約7米。
2、溽城古剎靈湖古寺
“靈湖古寺”位於廣海城東的象山腳下,坐北向南,始建於壹千多年前的南北朝。寺前有壹開闊空地,再前有壹條由海浪沖擊堆積而成的沙堤。三裏多長,橫亙在蓮花、虎頭兩山之間,截水形成壹湖,古時稱之為“聖塘”。附近有“龍祠”,“靈湖”向海不遠處,有兩個小島嶼,當地人稱之為“大排、小排”,島上樹木蔥蘢,隨風搖曳,狀似“靈湖古寺”的靈臺香燭。
3、遊覽勝地海永無波公園
天順二年(1458)張通平倭大捷,寫下“海永無波”四個大字,並由徐海摩崖刻上,以寓匪患已平,海面再無寇害之意,宣示民眾祈求國泰民安的心願,亦為獲海賊記功而作。石刻左邊有“欽差總督備倭都督張通書,巡視海盜副使徐海刻”的題款。
2002年7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批準,“海永無波”摩崖石刻(含波恬萬頃)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天後宮
位於南灣紫花崗山下,又叫媽廟。是明朝末年(1638),為紀念林默娘,由廣海民間集資興建的。1950年,南灣天後宮用作課室,開辦漁民小學。
1991年,旅香港的漁民和流動漁民協會捐資重修。現“天後宮”前後有兩大殿,兩邊副廳有四間,後殿供奉天後聖母和四大金剛,兩側供奉十二金花夫人、觀音菩薩,前殿兩邊供奉財神、德福、醫靈公、地藏王等。每年,香港友誼團、花炮會都提前在農歷三月十六日回來參拜媽祖。三月廿三“娘媽誕”都舉行紀念活動。
5、烈女墳
位於廣海城西500米,往汶村公路右側山麓。墓碑上刻著“明烈女彭大娘墓”,墓地後枕青山,前眺碧海。
按府誌所載,彭大娘是明代廣海統領彭景祥之女,自幼喪母,年十八,未婚,世居廣海城西硤石街。隆慶四年(1570),倭寇陷廣海城,父兄戰死,倭寇頭目率賊眾搜掠至彭家,見其貌美,欲施強暴,彭小姐不甘受辱,厲聲罵賊,戕賊不遂,自刎殉身。死後僵臥三日,面色如生。賊去,鄰裏鄉親感其節烈而葬之。墳前立碑,上書“烈女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