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五色糯米俗稱五色米,又叫黑米、綠米或花米,因糯米有黑、紅、黃、紫、白五種顏色而得名。它是布依族和壯族人民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
壯族家家戶戶都喜歡在清明節、農歷三月初三、四月初八、牛王節、端午節等傳統民俗節日煮五色糯米飯。,家家戶戶都要煮五色糯米飯吃,以便趕上歌圩或祭祖祭神。
這種風味食品與祭祖、娛神活動融為壹體,充滿了民族和地方的情趣。家人朋友愛人經常品嘗五色糯米飯,自然特別好吃。這種習俗歷史悠久。清代婺源縣繪本載:“三月三日,取楓葉浸汁染米黑,即精米。”
他們精選優質糯米,采集紫藤、黃花、楓葉和紅藍(紅絲線),浸泡液體,分別與糯米混合,然後壹起蒸熟,不僅色彩鮮艷,而且芳香純正,象征美好生活。杜甫曾經為它寫過壹句很美的話,“無精米,使我色好”。四月初八,早稻已經插秧返青。人們用五色糯米揉成小團,插在竹枝上,插在祖先的神龕裏,又從地裏拿回壹棵茁壯的小苗,用南瓜葉包好,放在碗裏,壹起祭祀祖先,祈求他們保佑豐收。
苗族五色糯米是苗族的吉祥物,寓意人生如百花爭艷,象征各族人民像湯圓壹樣團結壹心,爭天下,努力拼搏,榮辱與共,也是苗族兒女表達愛心的壹種親情。
五色糯米五顏六色,鮮艷誘人;天然色素對人體有益無害,各有各的香味和風味。五色糯米色、香、味俱佳,還具有滋補、健身、醫療、美容等功能。所以五色糯米在民族節日中更受歡迎。
五色糯米帶分紅,黃綠白黑。紅綠黑都是用三種葉汁的天然色素,黃色用的是黃米花的花冠熬出來的天然色素,還有幾種植物色素特別香,白色用的是糯米的白色。將糯米分成五份,三份分別用紅、綠、黑葉汁浸泡上色,1份用黃花冠熬的水浸泡上色,另壹份用清水浸泡,數小時後瀝幹,五色糯米混合蒸熟。
生產原料
糯米750克,豬肉200克,胡蘿蔔半根,竹筍1個,花生2顆,蝦仁125克,高湯60克,醬油370克,糖45克,料酒8克,油300克。
方法
1.糯米洗凈,用清水浸泡1小時以上,瀝幹水分備用。
2.蝦米用清水洗凈後,用熱水浸泡壹會兒,浸泡過的蝦米可以保留。
3.豬的肌肉被切成2厘米長的條。竹筍用開水焯壹下去澀味,切成1 cm的方塊。胡蘿蔔的加工方法和竹筍壹樣。香菇洗凈,用熱水泡軟,去蒂,切成1 cm的方塊。將花生去皮,放在壹邊。
4.將洗好的糯米放入電飯鍋,比普通大米少加兩皮水,這樣煮出來的糯米更硬。
5.將炒鍋放在火上,倒入40克油。油熱後,先將豬肉炒至肉變色,再放入香菇、胡蘿蔔、竹筍炒,最後放入花生、蝦仁翻炒。
6.在高湯中加入120g炸蝦水,加入醬油、糖、料酒等調料,大火煮20分鐘左右。當湯法只有壹半材料時,關火。
7.將煮好的主料和調料倒在熱糯米上,混合攪拌,然後蓋上鍋蓋燉壹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