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就是地理位置的受限,奧匈帝國當時是半大陸的國家。並不像歐洲其他列強那樣海軍力量比較厲害,而且奧匈帝國當時就跟中國壹樣,是半農業的國家。對發展海外勢力沒有那麽強烈的欲望。而且奧匈帝國沒有像樣的出海口。如果要發展海外事宜的話,必須要經過意大利。
奧匈帝國是個傳統的大陸國家,是非常典型的陸權強國,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歐洲大陸爭霸上,海權觀念比較淡。奧匈帝國的主要擴張方向是巴爾幹半島,第壹次世界大戰就是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擴張引發的。此外,奧匈帝國地處四戰之地,壹直在和法國、俄國以及德國進行爭霸,周邊國家給了奧匈帝國極大的壓力。加上國內嚴重的民族和社會矛盾,奧匈帝國已經自顧不暇,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向海外擴張。
奧匈帝國雖然是列強之壹,但是個半農業國家,工業化程度比較低,而且發展非常不平衡,國內生產的商品數量比較有限,其龐大的國內市場完全能夠消化,所以沒有英國和德國那種工業化國家對外擴張的需求和動力,也沒用開拓殖民地的熱切渴望。和奧匈帝國相似的還有俄國,俄國同樣不需要海外殖民地,但俄國人侵略成性,而且對領土有著異乎尋常的渴望。
奧匈帝國屬於半內陸國家,連個像樣的出海口都沒有,沒有意大利點頭連亞得裏亞海都出不去。蛋疼的地理環境讓奧匈帝國錯失了向海外擴張的機會。因為當新航路開辟後,歐洲的中心已經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奧匈帝國這個地中海深處的旱鴨子,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英法荷等大西洋沿岸的海洋國家大肆向海外擴張,等到壹戰前奧匈帝國拼湊出壹支像樣的海軍黃花菜都涼了,其他列強早已將殖民地瓜分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