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哪種傳統醫術是非遺

哪種傳統醫術是非遺

針灸這種傳統醫術是非遺。

2010年11月16日中國申報項目中醫針灸正式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06年成立了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專家組、辦公室,組織開展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研究和申報工作。

2008年9月將中醫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因申報規則的具體要求,2009年10月改為中醫針灸申報。2010年5月通過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處附屬機構評審,2010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中醫針灸正式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針灸歷史淵源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就用砭石砭刺人體的某壹部位治療疾病。西漢劉秀在《山海經》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是關於石針的早期記載。灸療的產生是在火的發現和應用後形成的,秦漢時期黃帝的《黃帝內經》說:“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其中詳細描述了九針的形制,並大量記述了針灸的理論與技術。

春秋戰國時期,針灸療法已經相當成熟,出現了不少精通針灸的醫生,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的扁鵲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壹。扁鵲被譽為中華醫祖,他起死回生的神奇針術以及救死扶傷的動人事跡為後人世代傳頌,至今在河北內丘等地還保留有紀念扁鵲的鵲王廟、鵲王祠以及各種民間傳統祭祀活動。

在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足臂十壹脈灸經》和《陰陽十壹脈灸經》、湖北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脈書》中均記載有經脈的循行與主病。從四川綿陽雙包山西漢墓出土的壹具黑漆小型木質人形,其體表正背面標有縱橫方向的經脈路徑,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人體經脈模型實物。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針灸

  • 上一篇:高壓鍋的壓力是多少?
  • 下一篇:地震逃生和自救的十大準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