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離不開強大的IT基礎設施和基礎軟件的支撐。
但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國內基礎軟件95%以上的市場份額仍然被國外商業或開源軟件占據。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為民所言,我國信息產業的創新主要在應用層,而核心基礎軟硬件相對薄弱。
沒有基礎軟件的支持,應用軟件就是“無毛之皮會附”
好在從國家到軟件行業,人們都意識到了基礎軟件發展的瓶頸,壹直在努力尋找突破的“窗口”。
壹方面,國家通過戰略部署、政策牽引、財政補貼等方式全方位推進基礎軟件發展速度和時間,進壹步強化“十五”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相關配套政策。在推動技術軟件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建設核心基礎設施的同時,強調基礎技術和生態要落地生根,夯實基礎,對高質量的組織信息化發展起到長期穩定的支撐作用。
另壹方面,很多科技公司也開始在基礎軟件行業發力。從中國電子信息產業聯合會發布的《2021年度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及百強企業競爭力報告》中可以看出,百強企業正在努力夯實產業基礎,註重操作系統、芯片、數據庫、中間件及各類應用軟件的集成、適配和優化,同時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為牽引,不斷加快平臺軟件開發,支撐新的基礎。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中國基礎軟件產業正迎來壹個全新的黃金時代。
洞察這壹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多次表示,國家加快5G、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雲計算和基礎軟件作為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核心基礎設施之壹,迎來了加速發展的好處。
最具代表性的系統是鴻蒙系統,它已經成為僅次於Android和IOS的第三大手機操作系統。openEuler、openGauss等新型操作系統和數據庫也是國產基礎軟件的代表。
當然,華為這樣的國內頂尖科技公司取得這樣的成績並不奇怪,雖然值得驕傲。
沒想到,壹個小而美的企業,用自己的努力,填補了世界自動視覺編程的空白。
壹個典型的案例是,某國企在開發涵蓋產品推薦、下單、客服、秒殺等多個單元的電商平臺時。,花了壹年左右的時間組建了壹個幾十人的研發團隊,但是上線之後,在功能性、穩定性、安全性等等方面出現了很多問題。更重要的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修復上述問題。
使用SoFlu後,公司僅投入五六名R&D人員,就在45天內完成了開發。測試過程表明,該平臺運行穩定,可以根據企業需求獨立部署到任何平臺。所有的數據企業都可以自行存儲,平臺本身的安全標準保證了數據的安全。
主要是因為Soflu應用了可視化開發、平臺組件、平臺管理三大核心技術,解決了傳統軟件工程生命周期中的151問題,形成了10自動化生產線,降低了項目80%的開發成本,提高了10倍以上的效率,讓“10個人可以被100個人使用”,讓小團隊也可以使用。
另外,自動化測試平臺可以自動生成測試用例,完成開發後的軟件測試,壹個人就可以完成開發和測試的全過程。
按照目前數字社會的發展速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華為、飛蒜等無數科技公司將投身於基礎軟件的開發,中國基礎軟件產業必將迎來蓬勃發展的井噴期,如同應用軟件壹樣,躋身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