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如意”竟然是兵器之壹,為何清代人流行送"如意"?

“如意”竟然是兵器之壹,為何清代人流行送"如意"?

兵器如意

如意最早是指壹種兵器,本是黃帝時期的兵器,也是道儒佛教的法器。在發展至今,我們會在節日以吉祥如意、萬事如意為祝賀詞。在《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裏,黃帝戰蚩尤所用神兵名為如意,形似花骨朵。

本國原只有儒道兩個宗教,佛經是外來宗教。佛教在來華夏後,吸收融合傳統文化與信仰,因如意其名被奉為法器。而道教以如意為法器,但如意形狀有如靈芝,或中心圓形,以三位壹體深意為狀。

靈芝如意源自《果老仙蹤圖》裏,張果老與兩位仙童立於蟠桃樹下,壹位仙童手拿如意,仙鶴嬉戲於竹林。在傳統文化裏,蟠桃、仙鶴與靈芝都是長壽延綿的寓意。

軍隊喜好鐵如意,民間把如意柄端弄成彎弧形以做撓癢的工具。後有盡如人意壹詞,便是因為撓癢癢恰到好處,表達舒爽的感受。後來,經過歷代發展與改造,如意已轉變為寓意美好、瑞吉的象征。

如意其意之

自滿清入關,首代君主便喜好如意,也被滿族皇室追捧。清代如意長壹二尺,端以靈芝或雲朵形狀。後續,也有君主或皇室宗親或富貴人家,以重金打造新奇樣式的如意,有玉制、金制、銀絲制、加以銘文刻符、各種珠寶、水晶、琥珀、楊木鑲嵌入。

平常人家,贈送或互贈如意,都是壹種給予對方美好祝福、互傳瑞吉的意思。通常都會以銅鐵、竹子和木頭互贈,也是長輩贈送予小輩表達祝福生活順暢,以及未婚夫妻互贈以表心意的禮物。

而在清代宮中,君主和太後見冊封之人或官員以及其家屬時,都會以如意賜予或互贈。如意也分化等級,金玉珠寶、金銀絲、竹木。每逢重典節日時,如君主與太後壽辰、年節,以及封後與封妃嬪,君主與太後會賜如意。往常,也有規定,要求臣子與皇室宗親向君主與太後進獻。

  • 上一篇:嗩吶的順口溜是什麽?
  • 下一篇:地球儀和日晷的制作方法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