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堆肥的制作技術

堆肥的制作技術

制作堆肥的材料,按其性質壹般可大概分為三類:

第壹類:基本材料 即不易分解的物質,如各種作物稭桿、雜草、落葉、藤蔓、泥炭、垃圾,蔬菜垃圾,廚余等。

第二類:促進分解的物質 壹般為含氮較多和富含高溫纖維分解細菌的物質,如人畜類尿、汙水、蠶砂、馬糞、羊糞、老堆肥及草木灰、石灰等。

第三類:吸收性強的物質 在堆積過程中加入少量泥炭、細泥土及少量的過磷酸鈣或磷礦粉,可防止和減少氨的揮發,提高堆肥的肥效。 為了加速腐解,在堆制前,不同的材料要加以處理。

(1)城市垃圾要分選,選去碎玻璃、石子、瓦片、塑料等雜物,特別要防止重金屬和有毒的有機和無機物質進入。

(2)各種堆積材料,原則上要粉碎為好,增大接觸面積利於腐解,但要多消耗能源和人力,難以推廣。壹般是將各種堆積材料,切成2—5寸長為好。

(3)對於質硬、含臘質較多的材料,如玉米和高梁桿吸水較低,最好將材料粉粹後用汙水或2%石灰水浸泡,破壞稭桿表面蠟質層,利用吸水促進腐解。

(4)水生雜草,由於含水過多,應稍微涼幹後再進行堆積。 1、水分。保持適當的含水量,是促進微生物活動和堆肥發酵的首要條件。壹般以堆肥材料量最大持水量的60%~75%為宜。

2、通氣。保持堆中有適當的空氣,有利好氣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動,促進有機物分解。高溫堆肥時更應註意堆積松緊適度,以利通氣.

3、保持中性或微堿性環境。可適量加入石灰或石灰性土壤,中和調節酸度,促進微生物繁殖和活動.

4、碳氮比。微生物對有機質正常分解作用的碳氮比為25∶1。而豆科綠肥碳氮比為15~25∶1、雜草為25~45∶1、禾本科作物莖稈為60~100∶1。因此根據堆肥材料的種類,加入適量的含氮較高的物質,以降低碳氮比值,促進微生物活動。 堆肥腐熟的好壞,是鑒別堆肥質量的壹個綜合指標。可以根據其顏色、氣味、稭稈硬度、堆肥浸出液、堆肥體積、碳氮比及腐質化系數來判斷。

(1)從顏色氣味看,腐熟堆肥的稭桿變成褐色或黑褐色,有黑色汁夜,具有氨臭味,用銨試劑速測,其銨態氮含量顯著增加。

(2)稭稈硬度,用手握堆肥,溫時柔軟而有彈性;幹時很脆,易破碎,有機質失去彈性。

(3)堆肥浸出液,取腐熟堆肥,加清水攪拌後(肥水比例1:5-10),放置3—5分鐘,其浸出液呈淡黃色。

(4)堆肥體積,比剛堆時縮小2/3—1/2。

(5)碳氮化,壹般為20—30:1(以25:1最佳)

(6)腐殖化系數,為30%左右。

達到上述指標的堆肥,是肥效較好的優質堆肥,可施於各種土壤和作物。堅持長期施用,不僅能獲得高產,對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都有顯著的效果。

  • 上一篇:暴露人性醜惡的熱播劇《安家》中最憤怒的角色是誰?
  • 下一篇:有哪些著名的外國古建築?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