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主要包括:
1.城市化落後於工業化
農村空心化問題的根本原因應該是城鄉二元結構下城市化速度滯後於工業化速度。戶籍制度改革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城市是否準備或願意為大量農民工提供教育、醫療、社保等所有城市公共資源。大量農民工無法享受到城市部門提供的醫療、教育、社會保險等穩定充足的社會服務,因此無法放棄基於農村戶口和土地使用權的醫療、教育等農村公共服務供給。
2.農村土地制度、宅基地制度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及農民的自留地,導致“人出屋留”
(1)我國農村的土地歸集體所有,農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當農業效益不高,土地難以產生利潤時,農村的耕地就粗放經營,拋荒,難以形成有效的流轉。(2)宅基地的無償取得、無限期使用、無留置成本,使得村民更傾向於盡可能多地占有宅基地。(3)隨著糧食直補和各項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農民享受合作醫療、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和福利越來越多。這在壹定程度上也成為農民改變身份,徹底告別農村的阻力。(4)農民對故土和農村生活的依戀,也使他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村屋和耕地。
農村空心化的對策分析
只有把農業和農村轉移出來的勞動力完全轉移出去,然後土地有效流轉,形成以家庭農業為基礎,以專業合作社為組織形式的有效的現代農業和新農村,才能有效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