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如何正確評價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如何正確評價和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華民族有著博大精深、璀璨奪目的豐富傳統文化。從世界文明史來看,中國傳統文化是與西歐文化、伊斯蘭文化、印度文化並列的世界四大文化體系之壹,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1.我們必須堅持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堅持二分法的觀點,科學、嚴謹、謹慎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任何壹個民族的文化都必然有積極和消極的因素,都有利弊。中國的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悠久的歷史、封閉的社會環境等得天獨厚的社會歷史條件,讓中國的傳統文化更加與眾不同:沒有積極的因素,沒有前進的動力,在經歷了無數內憂外患之後,無法以極其強大的生命力延續至今,播灑東亞;如果中國傳統文化中沒有消極落後的因素,沒有停滯落後的拖累,近代中國就不可能徘徊在西方世界科技文化經濟快速崛起的背後。所以,忘祖,全盤否定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是危險的;全方位肯定,盲目自大,自憐自艾,同樣有害。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實事求是地審視、分析和辨析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其優秀成分,拒絕和摒棄其落後成分,中國傳統文化才能獲得新的生命力,成為推動現代化進程的強大動力。

2.我們應該掌握辨別中國傳統文化精華和糟粕的基本方法,提高我們的洞察力。

首先,要堅持歷史觀點,用歷史的眼光看待中國傳統文化,評價歷史人物。因為所有的傳統文化都是歷史的產物,即使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也必然會有歷史的印記和局限。有鑒於此,我們應該尊重歷史,實事求是,既不歌頌過去,也不歌頌現在;只有尊重歷史的辯證發展,才能正確認識傳統文化,而不是用主觀的、片面的標準來評判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當成壹堆過時的、不合時宜的歷史包袱。

第二,要站在現代的時間點上,用現代的科學觀審視傳統文化,把歷史的和現代的觀點結合起來。只有做好這壹點,才能對傳統文化做出客觀科學的評價和選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是機械復古,繼承優秀文化遺產也不是盲目照搬,而是必須根據新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合理吸收、改造、創新和發展。因此,我們不能死抱著過去不放,而必須用現代的眼光看待傳統文化,堅持古為今用。

第三,我們應該真正掌握和深刻理解傳統文化的本質內容,而不是僅僅瀏覽其外部特征。

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廣泛吸收人類創造的壹切優秀文化成果,以克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消極因素,彌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不足。

蔡元培曾說:“教育者最重要的責任是創造文化,而創造文化往往會導致幾次文化的接觸。”中國的改革開放恰恰是多種文化交匯、碰撞、激活、融合的時代,這給了中國文化吸收西方優秀文化的機會。21世紀中國新文化的創造和發展,也需要這種多元文化的激烈交匯、碰撞和融合。中國文化也在變化,不斷吸收,不斷變化更新,中國文化的魅力在於創造。我們年輕人應該學習中國文化的精髓,同時吸收外來文化,然後融於壹爐,創造出妳自己特色的新文化!

  • 上一篇:如何開胯和松胯,倒勁和“關”,腰勁和力量找到答案
  • 下一篇:如風達快遞從深圳分揀中心到坪山要多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