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融合是強制性的,但至少是可行有效的方法。(3)改革現有不合理的學科設置和教育方式,加大人文學科的資金投入,倡導人的均衡發展,使現有不合理的學科設置、教育方式和教育資金投入與人文學科站在了對立面,這是導致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背離的重要因素。有關部門已經意識到學科設置的不合理,應該努力調整學科配置。學科設置既要適應科技知識的傳播,又要滿足人們精神完善的需要。教育課程不應僅僅被視為訓練和灌輸的工具,而應被視為發展學生對倫理道德、文化精神和審美價值的理解並幫助他們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手段。此外,在增加人文學科教育份額的同時,加大人文學科建設的資金投入,為人文學科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最後,在教育方式上,要在全社會倡導素質教育。針對這個問題,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對世界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中國人自古就講究“和”,崇尚“和”之道,這對今天的時代具有重要意義。美國著名科學家A. penzias在1995年出版了壹本名為《和諧:信息時代的商業、技術與生活》的書。他認為目前人類正從質量時代走向和諧時代,其所指的和諧與我們傳統思想中的“和”是壹致的。在現代社會,素質教育倡導教育的和諧發展。因此,應盡快實施素質教育,使教育成為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之間的橋梁,在人文思想的基礎上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