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如何讓傳統文化教學更有效

如何讓傳統文化教學更有效

有效課堂教學原則的確定和實施必須基於對教學內容和學習情境的分析。

以《論語》的教學為例,從教學內容來看,《論語》歷史悠久,在語言表達上與當今社會有很大的距離感,學生對意思的理解有很大障礙。《論語》是記錄體,也就是說它是在對話中產生的。而《論語》中很多對話的語境已經無法再現,對壹些句子意思的理解必然會產生不確定性,這也增加了閱讀的難度。另外,《論語》雖然是用文言文寫的,但不能叫文言文。語錄的模式和對話的風格只是古文格式的萌芽,所以《論語》的教學肯定不同於壹般的文言文教學。從學習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在初中都學過幾段語文課本上的語錄。雖然他們對《論語》並不陌生,但並不熟悉。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學生期望在課堂上開闊視野,了解更多與孔子和《論語》相關的故事。希望老師的提問能引發思考和討論,鍛煉思維。但是他們不願意學習單詞的基礎知識,也不願意背單詞。

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結合。

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孔子的壹生》講座中設計了三個環節:壹個來自單親家庭的勵誌少年,壹個有悲歡離合的凡人,壹個非凡的哲學家。”單親家庭的勵誌少年》聚焦他們不幸的童年。孔子生於父母之野,生後加冕,故名丘。壹直和媽媽住在壹起,不知道有沒有爸爸。他三歲時父親去世,十七歲時母親去世。孔子在魯國壹個醫生舉辦的宴會上想得到幫助,但是因為地位低被趕了出去。但是,孔子並沒有貶低自己,沈淪下去。相反,他努力工作,渴望學習,積極進取。”《有悲歡離合的普通人》從孔子的悲歡離合入手,還原孔子這個普通人。他喜歡唱歌,開心的時候喜歡開玩笑,生氣的時候喜歡罵學生,傷心的時候喜歡哭,抱怨的時候喜歡隱居,面對誘惑的時候喜歡動心,遇到信任危機的時候喜歡罵人。原來孔子也是壹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愛的正常人,就像我們身邊的長輩壹樣,學生可以從情感上接近孔子。《超凡聖人》是建立在前兩個環節上的,所以很容易被學生接受。聽了兩個星期的課,學生有以下感受:

我體會到了不壹樣的孔子,不壹樣的論語。孔子不再只講學問,《論語》也不再只記道理。似乎壹提到他們的名字,那種敬畏(有點像哲學)就漸漸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鮮感,每周都期待這四十分鐘。

  • 上一篇: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勞動教育?
  • 下一篇:孫少安在《平凡的世界》中經歷的壹切都是急迫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