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不同營養需求,給寶寶合適的營養。當壹個嬰兒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每個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給自己的寶寶。就算家裏經濟條件不富裕,也不能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差。這種想法並不罕見,大部分家長都有這種想法。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什麽呢?孩子是按照父母的期望成長,還是變成了別的樣子?
其實餵養的精致或粗糙並沒有統壹的標準,但是為了孩子的身體發育,在營養方面給予合理的餵養是必要的。寶寶從出生到六歲這段時間,營養、消化、吸收的能力是在變化的。每個年齡階段的營養需求不同,需要滿足寶寶在營養上的不同要求。
比如壹歲到三歲的嬰兒在吃輔食的時候,要補充配方奶而不是鮮奶,因為嬰幼兒配方奶中含有很多豐富的微量營養素,對他們的身體發育很有幫助。壹歲的寶寶需要精心的飲食護理,不管他們的咀嚼和消化能力還不成熟;寶寶三歲的時候,這些功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再加上自我意識的提高,家長需要提供更多形式的飲食。
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坎坷的,父母應該是孩子的朋友,而不是控制者。很多家長即使孩子做錯了事也不忍心罵,總想著孩子會受到傷害。其實這些看似粗放的教育,更能鍛煉他們的抗挫折能力,發揮他們的潛能。這裏的粗陋培養不是指父母對壹切都漠不關心,而是智慧教育。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讓孩子自己嘗試學習壹些新的東西。即使有些事情犯錯,也不要過多幹涉孩子。
很多父母總想控制自己的孩子。其實,培養孩子的失意勇氣,應該是正確陪伴和引導孩子的人,而不是控制孩子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壹些小事可以讓孩子自己做,比如穿衣、洗頭洗澡、自己吃飯等等,可以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當寶寶做得很好的時候,即使是很瑣碎的事情,家長也要記得多表揚孩子,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在成功的喜悅中獲得正能量。
粗耕細作並不矛盾。其實任何壹種教育,家長都不用那麽擔心粗耕細作。最主要的是要記住,教育孩子是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和體驗。在給孩子充足的身體發育營養的同時,也要發掘孩子的潛能,給孩子自由的空間。看似粗鄙的父母,其實並不粗心。他們平時看起來是在放養孩子,但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也能出現。而且有些教養好的孩子也不是溫室裏的嬌嫩花朵,粗耕細作也不是表面那麽簡單。只要給寶寶壹個健康強壯的身體,培養寶寶堅強的意誌和積極樂觀的人生觀,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不管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有多親密,最後孩子總會離開自己。父母首先要懂得放下,讓孩子有面對世界的勇氣,這也是對孩子權利的尊重。父母要理性愛孩子,“粗養細養”是目前最受推崇的正確育兒理念。父母要陪孩子去體驗不壹樣的生活,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父母要做孩子未來生活中很好的啟蒙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