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花、釉裏紅的出現,使我國在瓷器裝飾藝術上進入了壹個嶄新的時代。在陶瓷裝飾藝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沒有哪壹種裝飾類型能達到青花瓷那樣影響巨大而且流傳深遠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壹年,瓷業較宋代為衰落,然而這時期也有新的發展,如青花和釉裏紅的興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帶動以後明清兩代的瓷器發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樞府窯
元代在景德鎮設計官窯,制作精美,裝飾花紋中常有「樞府」二字,因而又稱樞府窯,景德鎮漸形成全國瓷器制造中心也是從元代開始。
青花
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鈷料畫成圖案燒制而成,只用壹種藍色,但顏料的濃淡、層次,都可以呈現出極其豐富多樣的藝術效果。青花簡樸而又華美,既復雜又統壹,如同藍印花布壹樣,具有質樸、淳厚、典雅的特色,成為瓷器中的主要品種。
釉紅
釉紅是以氧化代替鈷料,做法與青花屬釉下彩繪,由於還原成雪紅色,釉透紅,故名釉紅,元代繼鈞窯之後所出現的另壹種紅色表現方法,燒成不易,是燒制瓷器較難的壹種,往往呈灰紅色或暗褐色,相當不穩定,產量不多,傳世更少。
此外,元代景德鎮創燒的另壹著名產品為卵白釉器。這種產品亦稱“樞府窯器”,相傳是為元朝官府樞密院的定燒器,有些器物上有“樞府”字樣,但燒制這類卵白釉瓷器的窯場還同時燒造青花瓷和黑釉瓷。卵白釉的特征是釉層較厚,呈失透狀,色澤如鵝蛋白,它的出現為明代永樂甜白釉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這壹時期的青花瓷器特點是形態較大、胎體較厚、份量較重。裝飾花紋所使用的青花料,有進口與國產兩種。進口料顏色鮮藍、艷麗,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繪圖案構圖嚴謹、筆法工整、描繪細致。這類產品體積都比較大,系當時浮梁瓷局的高檔產品,其器型豪放、青料濃重,總體風格氣勢磅薄。國產青料發灰較淡,壹般施以乳濁的卵白釉,所繪圖案構圖疏朗,筆法淳樸,風格粗獷。這類產品大部分為小件產品,多為普通民窯所生產,目的也多為日用器皿。裝飾紋樣主要有松梅竹蓮、龍鳳鶴鹿、人物花鳥、卷草錦地等,此外,歷史故事也風興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