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於1928的《暴動之歌》曾在海陸豐壹帶流傳。1931進入上海民族音樂學院,師從著名音樂家黃自學習理論作曲,師從查·哈洛夫、阿克薩科夫學習鋼琴。亞歷山大1934寫的鋼琴曲《短笛》和《搖籃曲》?齊爾品在“中國風味鋼琴曲”評選中獲得壹等獎。之後進入電影界,加入作詞家協會,為《風暴的孩子》、《十字路口》、《街頭天使》等左翼進步電影創作音樂,其中《在春天》、《唱歌的女孩》等插曲被廣泛傳唱。“八個?“13”事變後,參加上海救亡劇第壹隊,後赴重慶在育才學校音樂組任教。這時候我寫的都是風格清新的歌,比如遊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1941年去新四軍,1943年去延安,創辦中央樂團。解放戰爭時期,繼續教書和創作。合唱《新世界序曲》、秧歌劇《劉德順歸隊》、管弦樂小品《森吉德瑪》、《晚會》都是這壹時期的產物。解放後,賀綠汀擔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協副主席,主要從事培養人才,但仍堅持寫作,創作了大量聲樂作品和電影音樂。
半個世紀以來,何綠汀創作了三部合唱曲、二十四部合唱曲、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余部電影音樂、部分秧歌曲和器樂獨奏曲,並撰寫了《何綠汀音樂論文選編》。
《牧童短笛》是中國享譽世界的優秀鋼琴作品之壹。1934,歐洲著名作曲家、鋼琴家亞歷山大?齊爾品來華征集“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時,舉辦了“中國鋼琴作品大賽”,當時正在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學習的何綠婷報考了《牧童短笛》,獲得了壹等獎。之後,齊爾品把這首鋼琴曲帶到歐洲自己演奏,並在日本出版。從此,這首鋼琴曲蜚聲海內外,成為各國鋼琴家的常備曲目之壹。
這首鋼琴小品以清新流暢的線條,呼應和回答兩部復調旋律,成功地模仿了中國民間樂器——笛子的特點,從而向觀眾展示了壹幅傳統的中國水墨畫,仿佛讓人看到壹個江南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著笛子。作者賀綠汀曾說:“我寫的《牧童短笛》,據說是這首民歌或那首民歌。事實上,這沒什麽,但這是壹個不折不扣的中國民間風格...因為妳知道的民謠太多了,自然就有了民謠的風格。”
整首歌分為三段。第壹段像壹幅淡淡的水墨畫。壹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著笛子,徜徉在田野裏。他天真無邪的樣子很可愛。可以說這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畫像。音樂的中間部分是傳統的民間舞蹈風格,寫著歡快的節奏和旋律。最後,再現第壹段的主題。這首樂曲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是中國現代鋼琴音樂創作的壹個創作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