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梯
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木樓梯總是具有寬度小、坡度大的特點。壹般樓梯的高寬比是1: 1.1,甚至更小,與現在公共建築使用的1: 1.5甚至1: 2是不同的。
立樓梯時,往往放在入口處。根據玄關的大小,先確定樓梯的寬度,根據樓層的高度豎立兩側樓梯。樓梯豎梃是主要的承重斜梁,平踏步和豎踏步交替嵌在豎梃內側形成臺階。胎面外露寬度約八寸,而胎面寬度為七寸,工人稱之為踢七、踏八。
壹般樓梯邊的厚度是三寸,踢腳板的厚度是按照邊厚的十分之四計算的,也就是壹寸半左右。
2.木制欄桿
欄桿的樣式是宮殿和寺廟中常見的樣式。檐柱旁豎起兩根望柱,望柱之間水平布置三根橫梁。最上面的壹個叫巡棍,中間和下面兩個叫盆唇和地板。巡棍與盆唇之間,明清多采用荷葉網瓶雕刻,盆唇與地之間做鏤空瓷盤。
明代以前,很少見到荷葉瓶之類的雕刻。反映在木結構和磚石結構中的欄桿形象,多為巡杖與盆唇之間的鬥蜀柱,而盆唇與地面之間的中國板雕,多為鉤件。《建築法式》中提到的單鉤板的小紙條:花板可以用漢字或鉤片做成。大同雲岡石窟的北魏浮雕、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畫、大同華嚴寺寶嘉藏殿的遼代櫃子等都反映了鉤制中國板的形象。可以認為,從五世紀到十二世紀的800年間,鉤制的中國板在貴族建築中非常流行。至於壹般的寺廟房屋,我國的樓板往往簡化為三個或壹個角邊朝外的方桿,壹般稱為橫邊式。
在園林建築中,不需要巡視欄桿,取而代之的是長凳欄桿、靠背欄桿等。《園冶》中列舉了幾種花欄桿的圖案,這裏簡化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