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壹些美食的由來和典故。

壹些美食的由來和典故。

炒年糕的由來

年糕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東南亞、歐美都很有名。這裏面還有壹個典故。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命令伍子胥修建“闔閭城”。完工後,舉行了盛大的宴會來慶祝。只有伍子胥不高興。他預料吳王自大,對越王勾踐和範蠡不加防範,國家遲早會滅亡。回到營地後,他偷偷告訴隨行人員:“我死後,如果國家有難,人民饑寒交迫,可以在香門(蘇州六大正門之壹)下挖地三尺取糧。”不出所料,伍子胥後來被誣陷殺害,吳被越軍消滅。這個時候,京城缺糧,到處都在挨餓。追隨者帶領百姓到香門拆城挖地,才發現原來香門的磚不是用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的。從那以後,為了紀念和記住伍子胥的功績和忠誠,人們在春節吃年糕。春節期間,中國許多地區都講究吃年糕。年糕又稱“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人們的工作生活逐年改善。作為壹種食物,年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1974年,考古學家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會遺址發現了稻種,說明我們的祖先早在7000年前就開始種植水稻。漢代人把年糕稱為“年糕”、“魚餌”、“糯米糕”。古人也有壹個從年糕到年糕的發展過程。公元6世紀,烹飪書《史記》載有制作年糕“白繭糖”的方法,其中說:“米若煮熟煮透,且比杵臼的更熱,則須煮得極熟,才不至於有米粒……”即糯米蒸熟後,煮成米飯,再切成桃核大小。把米磨成餅的方法也是很早的。北魏賈思勰的《齊姚敏書》可以證明這壹點。制作方法是將糯米粉用絲篩過,再加水和蜂蜜揉成堅硬的面團,在面團上附上棗和栗子,再用竹葉包裹,蒸熟。這種糯米糕有中原特色。年糕多由糯米粉制成,糯米是江南特產。北方有糯米之類的粘粒,古代最早推出粘小米(俗稱小米)。這種小米去殼粉,用水蒸熟後,呈黃色,粘粘的,甜甜的,是黃河流域人們慶祝豐收的美味佳肴。明朝崇禎年間出版的《京師風光略》壹文記載,當時的北京人會“正月初壹吃小米餅,過年糕”。不難看出,“年糕”在北方是“粘餅”的諧音。年糕的種類很多,北方的白年糕,塞北農民的黃年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省的紅甲魚年糕。年糕從北到南有不同的風味。北方有蒸年糕和炒年糕兩種,都是甜的;南方年糕除了蒸、炒,還有切片炒、湯煮,甜鹹兼備。據說最早的年糕是在除夕夜用來祭神祭祖的,後來成為春節的食物。年糕不僅是壹種節日食品,而且隨著壹年的過去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壹首詩所說,“人心高,和食作,使年比年好,以祈年景。”

  • 上一篇:古代高蹺形制與高蹺會是怎樣的?
  • 下一篇:明清時期具有民族特色的秋千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