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來到《樂隊的夏天2》,他們想來看看現在的年輕人在搞什麽音樂,他們是來學習的。他們純樸,善良,把自己喜歡的音樂做到極致。他們在第二組最後壹個出場,排在第二位,僅次於Joyside。他們是這裏最年長的樂隊,大張偉問張佺年齡時,他沒有說。
張佺1968年出生於甘肅蘭州,他是野孩子的創始人,也是樂隊的核心。他從小聽著西北的民間音樂在農村長大,這些音樂元素刻在了他的骨子裏。野孩子帶來的無伴奏《黃河謠》聽著像是西北民謠,實際上是張佺在西湖邊上創作出來的。
1995年,張佺和索文俊在杭州組建野孩子樂隊。隨後不久兩人回到故鄉蘭州,沿著黃河采風,深挖西北民間音樂。近壹年之後,他們帶著他們的民謠來到北京,開始在酒吧演出。2001年他們在北京創建河酒吧,在這裏結識了大量的音樂人。2003年河酒吧轉讓,野孩子樂隊暫時解散,2004年索文俊因病去世。
2011年在圈內好友的支持下,野孩子重組。野孩子音樂依然保持著最初的野生狀態,就像壹粒撒在土地上的種子,吸收陽光雨露,野蠻地生長。野孩子樂隊的成員現在生活在雲南大理,他們種田喝酒,偶爾出來看看世界的變化。
黃河水不停地流,流過了家流過了蘭州?,野孩子就像蘭州的壹張文化名片,聽到這首歌的人非常想到蘭州看看黃河。他們唱給天,唱給地,唱給黃河,唱給蘭州,唱給黃河邊上的姑娘。他們帶著家鄉的味道四處流浪,把美麗的音樂留在經過的地方。聽著這首歌,好多人都流下了眼淚,特別是超級樂迷周迅,這首歌沒有大喊有多麽愛故鄉,但卻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對故鄉的愛與思鄉之情。外出謀生的遊子,走到哪裏都忘不了對故鄉的牽掛,走得越遠這種牽掛也就濃。他們走到哪裏就把故鄉帶到了哪裏,而他們的情緒總會在酒裏在歌裏變成流淌的思念。
既然是帶著樂器來的,野孩子現場又為大家表演的樂器版的《小馬過河》,在這首歌裏,那種歡樂的情緒就像河邊遊玩的孩子撿到寶貝。張佺不但吉他彈得好,吹起口琴也是大師級別的。口琴與手鼓手風琴的聲音交織在壹起,仿佛藝術家將幾種顏色疊加在壹起形成最美麗的畫面。
野孩子的音樂是原生的世界音樂,他們繼承了西北民謠的淳樸與粗獷,又廣泛吸引各種音樂元素。他們要把小時候在鄉野聽到的聲音傳達出來,讓民謠可以流傳而不是流行。音樂的方式有很多種,野孩子來到《樂隊的夏天2》,讓我們了解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我們既要學習西方音樂、非洲音樂,也要在我們的土地上深耕。
黃河水不停地流,流到壹個地方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我們不妨靜下心來聽壹聽,河水裏湧動的是源遠流長的文化。人民網評價?野孩子成為公認的確立當代新民謠高度和標準的壹支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