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投資需求看,經過30多年的高強度、大規模開發建設,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和壹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湧現,對創新投融資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必須善於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從出口和國際收支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前,國際市場快速擴張,出口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動能。現在全球總需求不振,中國的低成本比較優勢也發生了變化。同時,中國出口競爭優勢依然存在,高水平引進來和大規模走出去同步進行。我們必須加快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支撐作用。
從產能和產業組織來看,過去的供給不足是困擾我們很久的壹個主要矛盾。現在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大超過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的兼並重組和生產的相對集中是必然的。新興產業、服務業和小微企業的作用更加突出,生產的小型化、智能化和專業化將成為產業組織的新特征。
從生產要素的相對優勢來看,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的優勢,引進技術和管理可以很快轉化為生產力。現在,老齡化人口在增加,農業剩余勞動力在減少,要素的規模驅動力在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加依賴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新引擎。
從市場競爭的特點來看,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逐漸轉向質量導向和差異化競爭。統壹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要求。要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壹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
從資源環境約束來看,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空間比較大,現在環境承載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要順應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待,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路子。
從經濟風險的積累和化解來看,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各種隱性風險逐漸顯現,風險總體可控。但以高杠桿、泡沫為特征的各類風險的化解仍將持續壹段時間,需要標本兼治,對癥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從資源配置方式和宏觀調控方式來看,綜合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應明顯遞減。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全面化解產能過剩,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要全面把握總供求關系的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總結:
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在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轉變。經濟結構正在從增量擴張轉向優化和增量調整並重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的動力正在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壹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