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折紙的起源,有中國起源說,日本起源說,西班牙起源說,但至今沒有考證。然而,中國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用大麻和少量苧麻纖維制成的紙,而在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朝鮮高僧譚政才將造紙術贈送給當時的攝政王聖德太子。所以更多的人認為折紙起源於中國,盛行於日本。
折紙不僅是壹門藝術,也是壹種鍛煉方法。“折紙對每個人都有好處,不管是孩子、年輕人還是老人。”紙藝學會會長陳超英說,“折紙可以鍛煉人的綜合協調能力,包括手、眼、腦。比如學習折紙,需要用眼睛看折疊過程,邊看邊思考、記憶過程;折疊時
自己做,遇到問題要仔細想想剛才別人是怎麽折的。這樣可以幫助妳用腦,激活思維,從而達到手、眼、腦三位壹體的全面協調。因為老年人記憶力會下降,折紙發揮的作用會更明顯,甚至能讓人返老還童。“國外壹些療養院把折紙作為病人康復的治療手段。折紙還能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加深相互理解,使人和睦相處。“折紙是壹項集體活動,因為我們需要向他人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交流經驗和體會,感情自然會加深。還可以送壹些紙藝作品給別人,既鍛煉了自己的技藝,又增進了友誼,可謂壹舉兩得。”另外,把紙折成可以在現實生活中使用的果盤和筆筒,不僅耐用美觀,而且非常環保,不會汙染環境。折紙不是童年的玩具,而是壹門博大精深的手工藝。比如折疊壹艘船,在折疊之前就要考慮篷蓋折疊到哪裏,如何不影響船頭船尾的結構,事前要做非常準確的計算。再比如折疊壹只恐龍,看似整個恐龍的重心全部集中在上半身,但站立時穩如泰山,因為折紙者在折疊前已經計算好了紙張的分布和重心。所以折紙充滿了探索和發現,也有很多困難和考驗。努力之後會有新的發現,成就感很強。
希望能幫妳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