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本位的人認為,教育的目的是適應個體的自然發展,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人,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個性,提升個人價值;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社會只有對個人發展有貢獻才有價值,如盧梭、裴斯泰洛齊、弗萊普等人。以社會為導向的人認為,個人只是教育加工的材料,個人的發展必須符合社會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是把個人培養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公民,從而維持社會的穩定和延續。代表人物有塗爾幹、納托普、凱興斯泰納等人。
②根據教育的性質,可分為傳統教育目的和現代教育目的。
前者的教育目的是指“制度化教育”,即傳統教育制度的目的;後者的教育目的是體現“終身教育”的理念。
(3)根據書面表達方式,可分為提綱式教育目的和詳細式教育目的。
提綱式的教育目的具有方向性單壹、靜態統壹、追求教育與建構理想人的特點。細節教育目的主要是美國自1918以來形成的教育目的模式。它以美國式的民主制度為教育目的,把這種過於籠統的教育目的分解成幾個教育目標,再把每個教育目標分解成幾個更瑣碎的目標。
教育的目的是對教育所要創造的社會個體的素質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
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方面有什麽變化,或者產生什麽結果。國家和社會的教育機構、學生的家長、親友、學校的教師等。都把這樣的期望寄托在新壹代身上,可以理解為廣義上的教育目的。
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麽樣的人才的總體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無論培養什麽領域、什麽層次的人才,都要努力使所有學生達到國家提出的總體要求。
教育目的分類:
教育目的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根據價值取向,1可分為基於個人的教育目的和基於社會的教育目的。
根據教育的性質,可分為傳統教育目的和現代教育目的。
按文字表述可分為綱的教育目的和象列的教育目的。
根據約束力的大小,可分為強制性教育目的和暗示性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