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年的經濟增長率
先說文革後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增長率(1977-2007)。
1977 10.7% 1978 11.7% 1979 7.6% 1980 7.8% 1981 5.2% 1982 9.1% 1983 10.9% 1984 15.2%
1985 13.5% 1986 8.8% 1987 11.6% 198811.3% 1989 4.1% 1990 3.8% 1991 9.2% 1992 14.2%
1993 13.5% 199412.6% 1995 10.5% 1996 9.6% 1997 8.8% 1998 7.8% 1999 7.1% 2000 8.0%
2001 7.5% 2002 8.3% 2003 9.5% 2004 10.1% 2005 10.4% 2006 10.7% 2007 11.4%
先說建國到文革結束的工農業總產值增長率(1950-1976)。(此時中國官方GDP尚未計算,工農業總產值相當於GDP)。
1949 466億元(1948沒有數據,所以不知道增長率)1950 23.4% 19519438+09% 1952 73.8%(與49年相比)。
1953 30.3% 1954 9.4% 1955 5.6% 1956 16.5% 1957 67.84%(與52年相比)35438+0958 32。
1960 5.4% 1961 -31.0% 1962 -10.1% 1963 9.5% 1964 17.6% 1965 20.4% 1966 17.3% 1967 -9.6%
1968 -4.2% 1969 23.8% 1970 25.7% 1971 12.2% 1972 4.5% 1973 9.2% 1974 1.4% 1975 11.9%
1976 1.7%
1953-2006年中國大陸與臺灣地區gdp增長率比較。
2007-06-24 16:54
2006年,中國大陸的國內生產總值為26,847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042美元。
2006年臺灣省gdp為3660億美元,人均gdp為65438美元+05886。
2006年,中國大陸的gdp是臺灣省的7.3倍。
2006年,臺灣省的人均gdp是中國大陸的7.8倍。
其次,他指出在1820-1952期間,世界經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由於技術落後、內亂和外國列強入侵,中國人均gdp從600美元下降到538美元,中國占世界gdp的份額從1/3下降到1/20。
第三,他指出中國在1952-1978時期實行了新的國家治理模式,經濟增長明顯加快,gdp增長了3倍。但是人均收入只增長了80%,年增長率只有2.3%,比世界平均水平2.6%要慢。反復的政治運動和各種制度缺陷導致了生產力的下降。在1978以來的30年改革時期,中國經歷了快速增長,占世界gdp的比重從5%提高到15%,全要素生產率每年提高近3%,人均收入增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
他指出,中國在改革期間的經濟表現相當突出。他總結了八個原因:1)農業改革第壹;2)維護國家的完整和統壹;3)華僑投資;4)起點低的後發優勢;5)計劃生育控制了出生率;6)防止像俄羅斯那樣的惡性通貨膨脹;7)不像俄羅斯那樣通過大規模出售國有資產,制造超級富豪來推動私有化,而是讓非國有企業發展,自然取代國有企業;8)實現與世界經濟的融合。
2006年末,中國總人口為131448萬人。
1949 541670000 1953 58796萬
1953,第壹次人口普查,1953年6月30日24時,我國總人口為601938035人(含大陸港澳臺人口),其中28個省、市、自治區為58260萬人(不含港澳臺人口)。
(2)第二次人口普查。
1964,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6月30日24時,我國總人口為72307萬人,其中28個省、市、自治區69458萬人,性別比為105.5,港澳臺和海外華人2849萬人。
(3)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第三次人口普查,截至6月30日24時1003910000(不含港澳臺人口),全國人口為106.3。
(4)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65438+113368 7月0時1990(不含港澳臺人口),性別比為106.6。5.第五次人口普查。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0月1: 00總人口為11: 00。其中,31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含福建省金門、馬祖等島)人口和現役軍人* * * 1.26583萬人,性別比為1.06 . 7。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678萬,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44萬,臺灣省和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人口222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