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詩歌試圖超越朦朧詩的壹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在新的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年輕詩人覺得朦朧詩的詩學中有更多的社會學因素,他們要追求的是窮詩的語言形式與人類生存或自我生命的本質關系。在尋找詩歌本體的過程中,新生代詩歌群體憑借自身的文化優勢,利用開放時代提供的機遇,對新詩的生命形式進行了全面的建構嘗試。“大展”推出的60多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詩歌流派,都提供了“藝術的自我闡釋”,類似於“宣言”,表達的不僅僅是詩歌的藝術觀,還有哲學觀、文化觀、對現實的心理反應和人生態度。總的來說,它是新時期社會現實尤其是精神文化的全息反映。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明顯烙在上面,東方文化精神也滲透得很深。也體現了80年代文學思潮的演變,即生命意識的覺醒,改變了詩歌創作中社會批判為主導傾向的局面。可以說,“新生代”的詩學是生命的詩學。以生活為詩學基礎的“新生代”這個異常復雜的詩歌集群,形成了兩個分支,壹個是與後期朦朧詩的文化根源有關的“新傳統主義”思潮,壹個是具有“後現代主義”特征的寫作潮流。前者試圖跨越現代文明的表象,回歸民族文化的精神。通過對民族文化深層結構和人類復雜經歷的把握,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展現了人類自由的本質和生命力。這種創作傾向主要表現為四川的“新傳統主義”、“整體主義”、江蘇的“東方詩派”、陜西的“太極詩”、福建的“大浪社”、湖南的“東方整體思維空間”等群體和流派。後者更傾向於平民化、世俗化,表現普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狀態和感受,具有反文化或非文化、非崇高、審醜的藝術傾向。包括了“朦朧詩”之後的新生代中的大部分流派和社團,比如四川的“非荒誕派”和“愚癡派”,江蘇的“他們的文學社”,“天天”,江蘇的“新口語派”。北京的“情感獨白”與“生命形式”,浙江的“咖啡之夜”與“極端主義”,安徽的“世紀末”,雲南的“黃昏主義”,全國各地的“大學生詩派”,他們數量眾多,充滿活力,是生命詩學的主要實踐者。
上一篇:文明禮儀資料摘錄下一篇:東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閃耀東京,傳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