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是獨特的中醫療法,壹年四季都可以使用,三伏和三九天最合適。7月11日就要入伏了,中醫講究冬病夏治,三伏天正是人體血脈運行充盈,氣血也比平常旺盛的時期,因此非常有利於吸收陽氣養元固本,益於藥物吸收。今天就帶大家了解壹下艾灸的前世今生,如何通過艾灸 養生 !
前世篇:艾草
艾草是我國傳統醫學中常用的壹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藥。在我國艾草資源豐富,藥用 歷史 悠久,與中國人的生活有著密切關系。
1.分布:分布廣,遍及全國,在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以及陜西及甘肅等均有分布。以蘄州者(今湖北省蘄春縣)為勝,謂之蘄艾。《蘄艾傳》記載:“蘄艾,產於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
2.氣味:植株有濃烈香氣。
3.最佳采摘時間:端午節。
4.民間用法:
①端午節之際,百姓將艾草置於家中或者懸掛於門窗之上,可以“芳香避穢”,驅趕蚊蟲。
②用艾草煮水洗澡或熏蒸,可以消毒止癢。
③艾葉也是很好的藥食同源之品,可以做成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葉糍粑等食譜,以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
5.艾草的性味及功效:
艾草性味苦、辛、溫,入脾、肝、腎。《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疏通經絡、調理氣血、逐濕散寒、止血安胎、扶正祛邪等功效。
隨著醫學領域的不斷拓寬,艾葉的用途將越來越廣。
今生篇:艾灸的現代之用
1.艾灸:將艾炷點燃,使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壹種治療方法。
灸:壹曰持久,二曰火熱,重點在於用艾熱持久的刺激,貴在堅持。
2.艾灸的治療作用:持久的溫熱作用與艾草的藥物作用。
3.艾灸的治療方法
①艾條灸
將艾條點燃後置於腧穴或病變部位上進行熏灼的方法,也可在艾絨中加入辛溫芳香藥物制成藥物艾條,是臨床上最為常用的方法。
②麥粒灸:將艾絨做成麥粒大小的艾炷,塗抹活絡油固定,線香點燃,任其自燃。灸2 3炷即可。適用於各類痛癥,及神誌昏迷不清。
③隔姜灸
將生姜切成0.2 0.3厘米厚的姜片,再用針穿刺數孔。施灸時,把姜片放在穴位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點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時,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換艾炷再灸。壹般每次灸6 9炷,以皮膚局部潮紅不起皰為度。
④隔鹽灸
用純凈幹燥的食鹽填平肚臍,將艾炷放置於鹽上,點燃,壹般每次灸6 9炷。因本法只用於臍部,故又稱神闕灸。
4.艾灸的適應證
①寒凝血滯、經絡痹阻引起的各種病癥,如風寒濕痹、痛經、閉經、寒疝腹痛等。
②外感風寒表證及中焦虛寒、嘔吐、腹痛、泄瀉等。
③脾腎陽虛、元氣暴脫之癥,如久瀉、久痢、遺尿、遺精、陽痿、早泄、虛脫、休克等。
④氣虛下陷、臟器下垂之癥,如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5.艾灸治療的禁忌
①不宜在過饑、過飽、大量飲酒、大渴、大汗淋漓、精神情緒過於激動、極度疲勞的情況下進行灸療。
②患有器質性心臟病伴有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癥的患者不宜進行灸療。
③中醫範疇內的實熱證或陰虛發熱病癥,具體辯證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作者:中醫科 張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