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舞類節目
主題曲在歌舞類節目內容中占主導地位。表演者也是觀眾熟悉和喜愛的明星。習慣了看這樣的節目,壹種全新的表演方式,“原生態”的歌舞,打動了觀眾。來自全國各地的原生態歌手用風格各異、具有濃郁地方色彩和生活氣息的歌曲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文化。
2.語言程序
語言類節目越來越成熟,不斷追求創新。戴誌誠的相聲《搞笑網生》加入了網絡上的流行語和段子,讓古老的相聲藝術更具現代感。壹些節目中網絡語言的濫用,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節目的傳播效果,但也不能否認當年創作者和表演者在第壹次嘗試中力求創新的精神。2006年,語言類節目由北方人主導的局面被打破,不僅豐富了表現形式,也滿足了不同受眾的需求。
3.戲劇節目
戲曲節目仍然占據重要地位。後來戲曲本身節奏慢、歌詞難懂等特點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也使得戲曲節目在春晚中的地位下降。盡管創作者們也試圖用更豐富的形式吸引觀眾的眼球,如戲曲小品、戲曲歌舞、戲曲相聲等,但都未能改變戲曲節目日漸式微的局面。從1991的春晚開始,戲曲節目逐漸改為合唱,各劇沒有獨立的節目。
4.其他節目(包括魔術、武術、雜技和特殊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眼光也逐漸變得現代,不能只從歌曲戲曲中找東西看。後來春晚的導演們設計了各種吸引眼球的節目,比如魔術,總能讓觀眾帶著好奇心去看,從而達到欲罷不能的關鍵點。武術和雜技展現了我們的文化藝術,特別的設計能讓觀眾大飽眼福,眼前壹亮,比如2065438+。
擴展數據:
春晚作為壹項重要的文化活動,經過多年的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春晚的意義在於,作為壹個電視節目,它創造了壹個文化奇跡,完成了壹個電視神話。晚會承載了主流意識形態的內容,突出了敘事功能。春晚不僅會持續很長時間,而且不再是壹個簡單的文藝活動,壹個聯歡晚會?。
總的來說,在30多年的時間裏,春晚經歷了三個階段:從80年代的優秀,到90年代的摸索成長,再到新世紀的成熟,接受了極大的考驗。固定的觀看時間和相對穩定的節目形式,有助於觀眾產生觀看慣性。
經過近30年的積累,春晚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春晚模式”,並打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雖然備受爭議,但春晚的影響力和潛在的巨大功能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百度百科-春晚